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面向服务提供的逻辑承载网构建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5 07:29
  多年来,网络一直沿着面向业务支撑的技术体系发展,秉承为承载特定业务构建网络,为融合新兴业务改造网络的网络设计思路。新一代网络的发展趋势是,网络角色已经由终端连接及简单的业务传输演变为丰富的服务提供。为扩展网络核心节点设备对网络业务的承载服务,满足网络可控制、可管理和可运营的综合要求,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新一代高可信网络”启动了子项课题——“可重构路由器构件组研制”。基于构件化思想和可重构技术,产生面向服务提供的新型网络技术体系所需节点设备,其目标就是提供可扩展的网络承载服务,以满足特性差异日益扩大的用户业务承载需求,而关键技术之一就是产生与之相适直的新型网络构建方法。故针对课题研发需求,本文以基于可重构路由器的逻辑承载网构建为研究方向,依托“可重构路由器构件组研制”项目开展研究工作。 本文结合传统网络构建方法和网络虚拟化构建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路由交换节点的一体化承载网络体系架构,研究该体系架构的关键技术——逻辑承载网构建,关注资源分配均衡性对逻辑承载网构建效率的影响及相直优化方法。研究成果可以运用到“新一代高可信网络”项目。本文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分...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网络承载服务发展
        1.1.2 网络虚拟化
        1.1.3 课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虚拟网构建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面向服务提供的一体化承载网体系架构
    2.1 设计目标及思路
        2.1.1 背景
        2.1.2 设计目标
    2.2 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技术
        2.2.1 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
        2.2.2 平台化支撑构件化处理
    2.3 面向服务提供的一体化承载网
        2.3.1 服务能力提供
        2.3.2 逻辑承载网
        2.3.3 一体化承载体系架构评价指标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负载强度的逻辑承载网构建算法
    3.1 问题描述
        3.1.1 引言
        3.1.2 相关研究
        3.1.3 需求分析
        3.1.4 逻辑承载网构建原则
    3.2 算法描述
        3.2.1 基本思路
        3.2.2 基于负载强度构建算法
    3.3 性能评价
        3.3.1 仿真环境
        3.3.2 评价尺度
        3.3.3 仿真结果及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路径分割的逻辑承载网构建算法
    4.1 问题描述
        4.1.1 引言
        4.1.2 相关研究
        4.1.3 需求分析
    4.2 基于路径分割的逻辑承载网构建
        4.2.1 影响因素分析
        4.2.2 改进的MMCF算法
        4.2.3 实施分析
    4.3 仿真及结果
        4.3.1 仿真环境
        4.3.2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长时负载的逻辑承载网动态优化
    5.1 引言
        5.1.1 问题描述
        5.1.2 相关研究
        5.1.3 逻辑承载网动态优化原则
    5.2 基于长时负载强度的构建算法
        5.2.1 需求分析
        5.2.2 长时链路负载强度
        5.2.3 基于长时负载强度的逻辑承载网构建算法
    5.3 基于长时负载的逻辑承载网优化重构算法
        5.3.1 长时链路负载
        5.3.2 基于长时负载的逻辑承载网重构优化算法
    5.4 仿真及结果
        5.4.1 仿真环境
        5.4.2 评价指标
        5.4.3 仿真结果
    5.5 小结
第六章 一种一体化承载网实现方案
    6.1 承载网络资源管理
        6.1.1 一体化承载网资源
        6.1.2 一体化承载网资源管理机制
        6.1.3 一体化承载网标识定义
    6.2 一体化承载网络分层构建
        6.2.1 逻辑承载网构建请求格式
        6.2.2 逻辑承载网构建流程
        6.2.3 NCB与RN交互数据格式
        6.2.4 逻辑承载层各层映射机制
        6.2.5 逻辑承载网构建策略
    6.3 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本文的研究成果
    7.2 主要刨新点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体化承载网络体系架构研究[J]. 王浩学,汪斌强,于婧,姜明.  计算机学报. 2009(03)
[2]逻辑承载网构建中的数学建模[J]. 姜明,闵啸,吴春明,王浩学.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9(01)
[3]面向服务的逻辑承载网构建方法研究[J]. 于婧,王浩学,汪斌强.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9(01)
[4]基于开放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的新型网络体系[J]. 王浩学,汪斌强,兰巨龙,邬钧霆.  电信科学. 2008(07)
[5]针对MPLS网络流量工程的链路关键性路由算法[J]. 唐治果,李乐民,虞红芳.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7(05)
[6]基于MPLS和DiffServ的域内网络资源配置方法[J]. 邹园萍,糜正琨.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7(01)
[7]基于交互、面向服务的新一代网络体系结构模型研究[J]. 杨鹏,吴家皋.  电子学报. 2005(05)
[8]可信网络研究[J]. 林闯,彭雪海.  计算机学报. 2005(05)
[9]服务元网络体系结构和微通信元系统构架[J]. 曾家智,徐洁,吴跃,李毅超,胥能.  电子学报. 2004(05)
[10]互联网络服务质量路由算法研究综述[J]. 崔勇,吴建平,徐恪,徐明伟.  软件学报. 2002(11)

博士论文
[1]MPLS及IP网络流量工程的研究[D]. 王华.南京理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730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730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8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