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27 18:04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了知识分子在抗战中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力吸收知识分子为党的事业服务。但知识分子由于家庭出身、生长条件、教育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到达延安之后,逐渐表现出许多与革命形势及政党政治不相符合的情形。这样,对知识分子进行改造就显得必要而紧迫。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国传统“士”文化的精华,结合个人丰富的实践经历,立足于中国国情,对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并指出延安知识分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造知识分子的思想。毛泽东深刻剖析了知识分子存在各种问题的根源所在,认为知识分子在阶级立场、思想感情、世界观方面都带有小资产阶级特性,主张知识分子要在阶级立场、思想感情、世界观方面转变到无产阶级上来。知识分子虽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但作为革命的同盟者,是需要加以团结的对象,因而毛泽东主张在改造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坚持在弄清思想的基础上对知识分子加以团结。同时,毛泽东主张知识分子在进行改造时,不仅自身要做出努力,而且要在党的政策的引导下,更好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以改造。对...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五、相关概念界定
        (一)延安时期
        (二)知识分子
        (三)改造
第1章 延安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1.1 理论渊源
        1.1.1 马克思恩格斯对知识分子问题的阐述
        1.1.2 列宁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
        1.1.3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知识分子的认识
    1.2 实践基础
        1.2.1 革命现实对知识分子的需要
        1.2.2 延安知识分子存在的问题
第2章 延安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发展脉络
    2.1 第一阶段(1935 年-1938 年):肯定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2.2 第二阶段(1939 年-1941 年):重视与改造知识分子并行
    2.3 第三阶段(1942 年-1948 年):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改造
第3章 延安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3.1 知识分子改造的目标
        3.1.1 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
        3.1.2 转变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
        3.1.3 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3.2 知识分子改造的原则
        3.2.1 坚持有的放矢
        3.2.2 坚持自我改造与社会改造相结合
        3.2.3 坚持弄清思想与团结同志相统一
    3.3 知识分子改造的途径
        3.3.1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3.3.2 深入实践,与工农兵相结合
        3.3.3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4 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基本特征
        3.4.1 辩证性
        3.4.2 阶级性
        3.4.3 实践性
        3.4.4 人民性
第4章 延安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历史意义及现实启示
    4.1 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历史意义
        4.1.1 为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4.1.2 促进了知识分子的有效改造
        4.1.3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队伍
        4.1.4 开创了延安文艺工作的新局面
    4.2 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现实启示
        4.2.1 充分认识知识分子的作用
        4.2.2 加强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教育
        4.2.3 提升知识分子的理论素养
        4.2.4 增强知识分子的群众观念和实践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965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965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7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