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17-03-31 13:00

  本文关键词:“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的执政路线。是否坚持这一唯物主义历史观,认真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关系到我党作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长久性。缺乏对这一观点的坚持和落实,就好比是无源之水,断不会长久。因此,无论是哪一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群众观点的继承和运用,并且结合相应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的国情、党情、世情的变化将其继承、发展和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党内巨大变化的背景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我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形成了一系列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并将其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仍不忘这一观点,继承并创新了适合我国我党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事物的发展的话那我们就只有适应这种群众工作特点,所有的工作必须以群众工作为主要工作,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创新”,以历史唯物主义观作为指导,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历史这一主线,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渊源、发展历程、以及“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主要内容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内容及价值。本文的研究从理论上看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观点,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探索和研究。从现实上看,习近平总书记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马恩、毛、邓、江和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是一脉相承的,既有发展也有创新,其主要内容及理论创新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条件下产生的,这使我党能充分的认清现实状况,认清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于解决当前凸显出的党群、干群及群体性突发事件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群众工作 理论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25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9
  • 绪论9-19
  • 第一节 研究背景9-10
  • 一、 理论背景9
  • 二、 时代背景9-10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4
  • 一、 研究目的10-11
  • 二、 研究意义11-14
  • 第三节 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现状及综述14-17
  • 一、 研究现状14-16
  • 二、 研究综述16-17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7-19
  • 一、 研究方法17-18
  • 二、 创新之处18-19
  • 第一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 的思想渊源19-31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的认识过程19-21
  • 一、 “神”创造世界19-20
  • 二、 “人类”创造世界20
  • 三、 “英雄”创造世界20-21
  • 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1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历程21-31
  • 一、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21-24
  • 二、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24-27
  • 三、 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27-31
  • 第二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 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要求31-37
  • 第一节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的时代背景31-34
  • 一、 时代环境的变化31-33
  • 二、 党自身思想、作风的变化33-34
  • 第二节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的现实要求34-37
  •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34-35
  • 二、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客观要求35
  • 三、 应对新形势、完成历史任务的重要举措35-36
  • 四、 落实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36-37
  • 第三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 的主要内容37-50
  • 第一节 胡锦涛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37-45
  • 一、 “四种意识”观37-40
  • 二、 “三为民”思想40-42
  • 三、 党的先进性建设42-43
  • 四、 科学发展观43-45
  • 第二节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45-50
  • 一、 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水平46
  • 二、 党员干部的考核标准46-47
  • 三、 群众工作的努力目标47
  • 四、 群众工作的根本所在47-48
  • 五、 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48-50
  • 第四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 的理论意义与当代价值50-54
  • 第一节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的理论意义50-52
  • 一、 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50-51
  • 二、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宝库51-52
  • 第二节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的当代价值52-54
  • 一、 实现共产党人价值目标与执政理念的精神武器52-53
  • 二、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和归宿53-54
  • 结束语54-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59
  • (一)著作类56-57
  • (二)期刊类57-58
  • (三)学位论文类58-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德祥;关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几点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马兵;;十六大以来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科学内涵探析[J];福建党史月刊;2009年20期

3 马颖;;浅析群众史观的现实意义[J];改革与开放;2011年22期

4 刘浩;;论胡锦涛“以人为本”群众观的现实基础与现实意义[J];党史文苑;2011年16期

5 巩玉闽 ,曾一石;找准人民利益之所在[J];福建党史月刊;2004年06期

6 于楠;;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条件、成果及特点[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汤志华;李雪;;十六大以来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与发展[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谭惠娟;;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对党群关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学理论;2011年33期

9 鄢新萍;;胡锦涛对新世纪党群关系理论的推进与创新[J];理论探讨;2009年02期

10 葛焕东;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的核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279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4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