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环境规制对人才流动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1 14:27
  随着近几年环境污染逐渐加剧,每到冬季北方大部分城市就频频遭受雾霾的侵袭,极大的影响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党的十八大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将保护环境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从而促进人民生活福祉的提升。对于新世纪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便是人才,人才的积累和快速提升有助于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在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大量外流导致了东三省经济排名靠后,本地区政府采取怎样的政策吸引人才成为了地区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发现,人力流动的偏向受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教育投入、就业率以及工资水平的影响,然而受环境水平影响的这一因素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就业分析报告显示,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偏向于环境状况水平较高的城市,将地区环境水平作为其职业选择的因素之一。地区的环境状况已经对人才的流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环境规制对人才流动偏向机制的研究,探讨其存在的作用机理对现阶段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环境规制政策以及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如何制定下一阶段改革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环境规制对人才流动偏向调节的理论研究是通过引入过度变量工资水平作为桥梁的,重点分析了收入效应对人才流动的影响,政府对环...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环境规制对人才流动的影响研究


图4-1就业与GDP关系的散点图??

散点图,平均工资,受教育程度,散点图


??教育程度的影响(见图4-3)以及环境规制对受教育程度影响(见图4_4)的散??点图。分析对应的散点图可以发现:随着空气质量的变好,平均工资水平却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平均工资水平与环境规制之间存在负向关系;随着平均??工资水平的提尚,受教育程度在逐步的提局并且散点大致分布在这条直线上,??与现实情况正好相符,薪酬是吸引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在高水平的工资水平??下,人才向该地区积聚,产生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达??标天数的增多即环境状况变好,受教育的程度在逐步下降。因此在散点图的分??析中可以验证上述假定是正确的,环境规制和人力资本呈现出一种负向关系。??If)?????????-L??

散点图,受教育程度,散点图,环境


??教育程度的影响(见图4-3)以及环境规制对受教育程度影响(见图4_4)的散??点图。分析对应的散点图可以发现:随着空气质量的变好,平均工资水平却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平均工资水平与环境规制之间存在负向关系;随着平均??工资水平的提尚,受教育程度在逐步的提局并且散点大致分布在这条直线上,??与现实情况正好相符,薪酬是吸引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在高水平的工资水平??下,人才向该地区积聚,产生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达??标天数的增多即环境状况变好,受教育的程度在逐步下降。因此在散点图的分??析中可以验证上述假定是正确的,环境规制和人力资本呈现出一种负向关系。??If)?????????-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真的成立吗——基于空间VAR模型的实证检验[J]. 金春雨,王伟强.  国际贸易问题. 2016(08)
[2]人力资本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J]. 王洪庆.  中国软科学. 2016(06)
[3]中国工业部门工资扭曲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环境规制的视角[J]. 杨振兵,张诚.  财经研究. 2015(09)
[4]环境规制能否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钟茂初,李梦洁,杜威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8)
[5]环境规制对异质性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 李珊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8)
[6]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生产率分布的影响研究[J]. 王杰,孙学敏.  当代经济科学. 2015(03)
[7]环境规制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京津冀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组模型分析[J]. 谢凡,杨兆庆.  西北人口. 2015(01)
[8]环境污染的治理路径与可持续增长:“末端治理”还是“源头控制”?[J]. 刘伟明.  经济评论. 2014(06)
[9]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J]. 杜伟,杨志江,夏国平.  中国软科学. 2014(08)
[10]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原毅军,谢荣辉.  中国工业经济. 2014(08)



本文编号:3489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489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1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