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习近平的中国梦演讲与奥巴马的美国梦演讲的语篇策略的批评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6 12:10

  本文关键词:习近平的中国梦演讲与奥巴马的美国梦演讲的语篇策略的批评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对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梦的演讲和奥巴马总统关于美国梦的演讲中所运用的语篇策略进行批评性比较分析,进而帮助读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更好地解读中国梦和美国梦,并了解演讲者的目的。本研究以Ruth Wodak提出的语篇-历史分析方法为理论框架。该研究方法是跨学科的,以社会问题为导向的,并注重结合历史背景对语料进行分析。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强调从五个语篇策略来进行文本分析。结合所选取的语料的特点,本文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四个语篇策略:谓语指示策略、辩论策略、视角化策略以及强化或弱化策略进行分析。本文的语料主要选自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相关演讲,共计9篇,其中与中国梦相关的演讲5篇,与美国梦相关的演讲4篇。作者从中共选取20个片段进行定性分析。本文作者归纳出二者在语篇策略的使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原因。本文旨在对以下三个研究问题作出解答:(1)习近平关于中国梦演讲与奥巴马关于美国梦演讲中的语篇策略是如何运用的?(2)习近平关于中国梦演讲与奥巴马关于美国梦演讲中语篇策略的使用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3)导致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原因是什么?研究表明,由于两位领导人演讲的目的以及中国梦和美国梦本身有相似之处,中国梦演讲与美国梦演讲中的语篇策略的使用上存在着一些相同点。例如,两位领导人都运用了“历史”辩题和“数字”辩题来使演讲更有说服力,并且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强化自己的观点,使人们对中国梦或美国梦有更好的理解。两位领导人倾向于选择含有积极意义的修饰语来传达他们的自信,演讲中都选取不同的视角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更清楚的表达。由于中国梦和美国梦产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不同,两位领导人的演讲中语篇策略的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习近平主席运用了“文化”辩题来突出体现实现中国梦所坚持道路的文化背景,而奥巴马则选用“事实”这一辩题进一步例证其观点。习近平主席借助排比修辞使其观点得到强化,而奥巴马总统运用排比和比较等手法在强化其观点的同时,弱化了种族歧视等敏感话题,以此来弥合分歧。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首先,本研究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批评意识,培养读者从批评视角解读政治演讲的能力。其次,本文对政治演讲的批评性分析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演讲水平和交际能力。最后,本文所运用的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对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语篇-历史分析方法 语篇策略 比较分析 中国梦 美国梦 政治演讲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H15
【目录】:
  • 内容提要4-6
  • Synopsis6-8
  • 摘要8-13
  • Abstract13-21
  • Introduction21-25
  • Research Background21-22
  • Research Objectives22-23
  •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23
  •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23-25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25-33
  • 1.1 Studies of Xi Jinping’s Speeches on the Chinese Dream25-29
  • 1.2 Studies of Obama’s Speeches on the American Dream29-33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33-42
  • 2.1 Theoretical Framework33-39
  • 2.1.1 The Development of DHA33-35
  • 2.1.2 Main Features of DHA35-36
  • 2.1.3 Discursive Strategies36-39
  • 2.2 Methodology39-42
  • 2.2.1 Data Collection and Sample Selection39-40
  • 2.2.2 Comparative Analysis40-41
  • 2.2.3 Research Questions41
  • 2.2.4 Research Procedure41-42
  • Chapter Three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42-68
  • 3.1 Data Analysis42-60
  • 3.1.1 Discursive Strategies Adopted in Xi Jinping’s Speeches42-52
  • 3.1.2 Discursive Strategies Adopted in Obama’s Speeches52-60
  • 3.2 Discussion60-68
  • 3.2.1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ir Use of Strategies60-64
  • Similarities in Their Use of Strategies61-62
  • Differences in Their Use of Strategies62-64
  • 3.2.2 Causes for Thes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64-68
  • Causes for These Similarities64-65
  • Causes for These Differences65-68
  • Conclusion68-72
  • Major Findings68-70
  • Implications70
  • Limitations70-71
  •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71-72
  • References72-75
  • Appendix75-83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83-84
  • Acknowledgements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颐武;;《春天里》《老男孩》:中国梦在期待新的高度[J];中关村;2011年01期

2 郁茂;咏梅;;我的中国梦[J];中国人才;2013年01期

3 张莹;;电影里的“中国梦”[J];对外传播;2013年02期

4 郁茂;咏梅;;我的中国梦[J];人事天地;2013年04期

5 一清;;我的梦——中国梦[J];石油沥青;2013年03期

6 ;“中国梦”的畅想[J];文史春秋;2013年04期

7 李少金;;美丽中国梦[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于运全;孙敬鑫;;做好“中国梦”的中国解读[J];对外传播;2013年07期

9 一清;;我的梦——中国梦[J];商周刊;2013年14期

10 关世辉;;祝福中国梦[J];民族音乐;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儒杰;;发展与公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价值取向[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韩庆祥;王海滨;;中国梦:根本前提、精神实质和实现路径[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3 许志功;;以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颜晓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包含倡导劳动[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柳洁;;以行业梦托起中国梦[A];浙江盐业(2013年第4期总第153期)[C];2013年

6 李仕湘;;我的中国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7 方晓;;“中国梦”与中国外交:世界贡献 中国打造[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8 李德顺;;中国梦的主体性意蕴[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9 熊炜;;围绕中国梦思想,推进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研究[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祁敬宇;;刍议大国崛起中的金融问题——兼议金融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作用[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萍;“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8年

2 秦毅;1.9%绝不是中国梦[N];中华建筑报;2009年

3 郭英剑;“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在哪里[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4 毛颖颖;让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N];北京日报;2010年

5 张红;呼唤“中国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6 本报记者 张骏 王海燕;“中国梦”触动了我们内心激情[N];解放日报;2012年

7 李思辉;温故《一九四二》,憧憬“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2年

8 本报评论员;唯有实干,才能实现中国梦[N];湖南日报;2012年

9 邓佑标;“中国梦”,我们一路追逐[N];解放军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夏斌;“中国梦”必将成为时代强音[N];解放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苹;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娄银梅;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山;“中国梦”的理论渊源与内涵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2 韩校;“中国梦”学理框架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3 高丽娜;践行群众路线对实现中国梦的当代价值[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4 李丹;重庆市大学生的中国梦与其成就动机、学习责任心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杨先利;论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王晓波;中国梦及其实现方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辛晓宁;试论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5年

8 李雨泽;科技因素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9 李娇;习近平的“中国梦”解析[D];渤海大学;2015年

10 卞浩tD;“中国梦”的价值及其世界认同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习近平的中国梦演讲与奥巴马的美国梦演讲的语篇策略的批评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70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2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