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华夷之辨”与清代朝鲜的事大政策

发布时间:2017-12-27 04:17

  本文关键词:“华夷之辨”与清代朝鲜的事大政策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事大政策 尊周思明 华夷之辨 天下秩序 宗藩关系


【摘要】:1627年,朝鲜被迫叛明降清,成为清国的属藩。1644年清军入关后,朝鲜在政治上虽奉行事大政策,但事大政策已不再是朝鲜政权的正当性基础,而是与清帝国互换利益的权宜之策。朝鲜事大政策的分裂化,使朝鲜内部强调"华夷之辨",发展出自尊自傲的文化认同,遂标榜朝鲜为"小中华",借以证明朝鲜已继承中华文化之正统地位。后来,由于清帝国国力强盛,朝鲜君臣也逐渐认同清帝国的宗主地位,而主张向清帝国学习的朝鲜"北学派"也趁势而起,中朝两国的宗藩关系也越来越稳固。但从朴趾源暗示"天下可图"一语,可知明清易鼎的世变,象征以"中华"为主的文化纽带就此断裂,东亚诸国发展出自成一体的文化认同,不再以清帝国作为中华世界秩序体系的中心。
[Abstract]:In 1627, the DPRK was forced to rebel from the Ming Dynasty and became the vassal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 qingjunruguan, North Korea in the political work although pursue policies, but it is no longer the policy legitimacy of the regime, but with the Qing Empire exchange interests a matter of expediency. 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Korean policy led to the emphasis on "discriminati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lf respecting cultural identity in the DPRK. Later, because the Qing Empire strong national strength, and North Korea have gradually accepted the Qing Empire suzerainty, and Lord Zhang Xiangqing learning Korean Empire "Northern School" also rose up the Sino Korean suzerain vassal relationship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cure. But that "world map"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at Park Ji won, Yiding in "Chinese", a symbol of the cultural ties between East Asian countrie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fracture, into one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not to the Qing Empire as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order system.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历史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资助项目“清代华夷观与天下秩序原理的重构研究”(项目编号:13YJC770061)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清代华夷观与天下秩序原理的重构研究”(项目编号:Y201329426) 浙江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紫金计划“清代的华夷观”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312.34
【正文快照】: 1《明太祖实录》卷223,中研院史语所1966年版,第3267页。李成桂虽努力靠拢明帝国,但因李成桂篡夺高丽幼主之位,故洪武皇帝朱元璋始终不承认李成桂王位的合法性。参见孙卫国:《试论朝鲜王朝之慕华思想》,《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1期;孙卫国:《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东育;;“华夷秩序”的东亚构架与自解体内情[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苗威;华夷观的嬗变对朝鲜王朝吸收中国文化的影响[J];东疆学刊;2002年03期

3 李英顺;金成镐;;试论洪大容的实学思想[J];东疆学刊;2006年01期

4 贾佳;;仁祖国王时期朝鲜对清政策研究——以“调粮令”事件与“世子猝死”事件为中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5 孙卫国;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J];南开学报;2002年04期

6 柳岳武;赵鉴军;;康熙朝清韩宗藩关系研究[J];兰州学刊;2006年05期

7 李岩;;朝鲜朝中期四色党争的文化性格[J];韩国学论文集;2013年00期

8 金在善;韩国三田渡所立大清皇帝功德碑考述[J];清史研究;2001年03期

9 孙卫国;;试论朝鲜王朝之慕华思想[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1期

10 仲光亮;;论江户幕府对中国情报的搜集、处理机制——以《华夷变态》中的风说材料为中心[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尚胜;;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研究刍议[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2 刘静;;从《燕行录》看18世纪中国北方市集——兼论中朝文化交流与文化差异[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3 魏志江;;关于清朝与朝鲜宗藩关系研究的几个问题——兼与韩国全海宗教授商榷[J];东北史地;2007年01期

4 孙艳姝;;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源起探析(1866-1905)——以美国东亚战略的中国因素为视角[J];东北史地;2011年06期

5 孙建权;;金丽交聘路线考[J];东北史地;2011年06期

6 刁书仁;;明前期明朝向朝鲜索征的“别贡”[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刁书仁;;“长吉图”地区与古代东亚各国的交往[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宋卿;;试论营州在唐代东北边疆的地位与作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董灏智;;伊藤仁斋的古学思想形成脉络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王明兵;;宋代的“三教合一”思潮与其在日本“五山禅林”的嬗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志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2 陈学霖;;明太祖致高丽国王的白话圣旨[A];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专辑[C];2010年

3 陈放;;概论清与朝鲜典型封贡关系确立的原因及表现[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3 申耿焕;后冷战时期美国霸权战略的转型[D];复旦大学;2009年

4 崔t景;清后期女性的文学生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牟邵义;明代东北亚地区陆路信息传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汪小虎;明代颁历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沈明春;北宋时期东亚区域体系的转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冯正玉;17-19世纪朝鲜对清贸易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喜涛;封贡关系视角下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石元蒙;明清朝贡体制的两种实践(1840年前)[D];暨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红;日本国家主义与东亚“华夷秩序”的碰撞与冲突[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丽敏;李氏朝鲜官制及其所受中国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展;邢s犛朊鞔官琳秸鵞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连建丽;元末明初中朝关系的变化与封贡关系的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志兴;明朝遣往朝鲜使者身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杰;《乾隆朝上谕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贵英;关于圣宗朝辽朝与高丽关系的几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玉柱;浅析明末朝鲜海上朝贡路线[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9 徐娇瑾;清代中朝图们江互市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10 李永忠;甘肃绿营兵与清代西北边疆[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韩东育;;关于东亚近世“华夷观”的非对称畸变[J];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03期

2 孙卫国;试论朝鲜王朝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J];史学月刊;2004年06期

3 刘为;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下的通使往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03期

4 王勇;孙文;;《华夷变态》与清代史料[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韩东育;;“道统”的自立愿望与朱子学在日本的际遇[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6 牛建强;;从风说书看日本德川幕府对清朝情势的关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信哲;;略论在日朝鲜人社会的形成[J];韩国研究论丛;2008年02期

2 李未醉;张香凤;;古代中国农业技术在朝鲜的传播[J];农业考古;2008年01期

3 熊坤新;;推动我国系统研究在日朝鲜人状况之力作——评《在日朝鲜人历史及其现状研究》[J];世界民族;2008年04期

4 马长林;;朝鲜义勇队的产生与发展[J];韩国研究论丛;2009年01期

5 崔凤春;;朝鲜义勇队内部党派及组织系统沿革[J];韩国研究论丛;2009年01期

6 沈志华;董洁;;中苏援助与朝鲜战后经济重建[J];炎黄春秋;2011年06期

7 南北;;朝鲜央视主播的特殊待遇[J];文史博览;2012年06期

8 李爽;李论;;俄文材料中的“苏籍朝鲜人”历史片段:1945—1947年[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蔡松云,徐觉非;朝鲜义勇军在鄂豫边区活动见闻[J];湖北文史资料;1995年01期

10 杨昭全;;中国朝鲜古代史研究概述[J];韩国研究论丛;1998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岩;;试论朝鲜近代对华观的嬗变[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2 金成镐;;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发表论文、资料目录[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3 刘英;;冷战起源时期的苏联之朝鲜政策研究——俄罗斯及中亚朝鲜学研究分析[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权赫秀;;中国的朝鲜史研究与教学:历史的回顾与基于现实的展望[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1年

5 宋健;;“三一”运动时期朝鲜“民族代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1年

6 李花子;孙泓;;2011年研究会学术年会纪要[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1年

7 李花子;;中国朝鲜史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及第九届会员大会纪要[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8 杨昭全;;建国60年来我国的朝鲜·韩国史和中朝、中韩关系史研究综述[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9 王宜胜;;朝鲜战争中的冲突管理问题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10 石源华;;韩国独立运动研究百年中文论著评析[A];“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杭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姬新龙;新仇旧恨涌心头:朝怒骂日本三宗罪[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雪珥;半岛之殇[N];中国经营报;2010年

3 吴闲云;韩国三大姓氏究竟是怎么得来的[N];西部时报;2010年

4 吴闲云;韩国三大姓氏是怎么得来的?[N];西部时报;2010年

5 沈志华;苏联、中国 到底谁是朝鲜的老大哥[N];国防时报;2011年

6 段宇宏;“朝总联”:日本领土上的朝鲜“王国”[N];国防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信哲;在日朝鲜人历史及其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2 金炳镇;14世纪-17世纪中叶朝鲜对明和日本贸易关系史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3 毛吉康;近代朝鲜半岛中立问题研究(1882-1905)[D];复旦大学;2010年

4 朴婷姬;中国朝鲜族与在日朝鲜人社会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5 朴今海;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殖民主义教育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6 陈放;朝鲜与女真、满族诸政权关系变迁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7 詹德斌;后冷战时代美国对朝政策的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8 衣保中;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9 任方;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军事战略决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伊集院敦;冷战后朝鲜经济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宏;朝鲜革命者在中国关内地区革命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10年

2 朴顺娜;朴宪永与1945——1948年的朝鲜半岛[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姜玉粉;试论朝鲜义勇军的历史地位[D];延边大学;2003年

4 李金峰;朝鲜义烈团之斗争方向及其活动[D];延边大学;2008年

5 刘秉政;朝鲜一代名臣——南公辙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文日;1880年前后朝鲜的对外关系研究——兼论朝鲜的近代化进程[D];延边大学;2004年

7 马晶;冷战后美国的朝鲜政策及其对中国安全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5年

8 邰威;战后朝鲜对外战略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9 张燕霞;朝鲜初期(1392-1450年)对于“唐人”的安置与遣返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李恩爱;朝鲜近代开化思想发展史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40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340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7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