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民主共识及其在华实验

发布时间:2018-01-11 05:25

  本文关键词: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民主共识及其在华实验 出处:《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美国对华政策 民主共识 联合政府


【摘要】:二战结束前美国为尽快打败日本结束战争,落实使中国成为大国的政策为战后远东战略布局,派赫尔利调处国共两党纷争,争取以和平方式实现中国的民主统一。赫尔利起草的联合政府方案汲取了《大西洋宪章》和《联合国家宣言》的民主精神,却并不符合中国政治的实际国情。他的调处某种程度上是西方民主共识在中国的实验,其失败的遗憾远不止于中国战后和平统一前景的破灭。
[Abstract]:Before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in order to defeat Japan as soon as possible to end the war and to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making China a great power, the United States sent Hurley to settle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for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the far East after the war. The coalition government plan drafted by Hurley is based on the democratic spirit of the Atlantic Charter and the Joint Declaration of Nations. But it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ese politics. To some extent, his mediation is an experiment of the western democratic consensus in China. The regret of its failure is far more than the collapse of the prospect of China's peaceful reunification after the war.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基金】:教育部基金项目(10YJA770021)
【分类号】:K152
【正文快照】: 1944年9月至1947年1月,美国政府相继派遣一位总统私人代表和一位总统特使3次调处国共纷争。3次调处都是在历史发展的关搖时期,因而每次调处都具有不同的历史意义。第一次调处恰逢中国大后方民主宪政运动的高潮,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可将这次调处视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民主共识在中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郭昭昭;;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群体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岳谦厚;国共内战大转折时刻的顾维钧[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4 张勤,朱超南;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J];安徽史学;2001年02期

5 石毕凡;抗战胜利前后中间党派对民主的诠释:以经济民主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3年06期

6 石毕凡;;国民党统治时期自由主义人权运动评析[J];安徽史学;2008年06期

7 黄诗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及其局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8 洪晓楠;毛泽东艺术文化哲学思想体系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韦长发;麦卡锡主义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王凤青;;黄炎培与第一届国民参政会[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启后;;用儒家良方缩小贫富差距[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乔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形态、历史方位及其基本政治元素辨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伟;;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程珂;;中国学者对建国前后中共对美政策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焕明;;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要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6 朱宗震;;民盟从筹建到1947年解散的历史定位[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7 牟广东;;试论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党派参与民主宪政运动的意义[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陈先初;;20世纪40年代中间党派的民主诉求——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例[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彭兴华;潘洵;;近代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农民党[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吴金华;;民主同盟在1946年之中国政局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耿百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8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丁威;中国中间党派研究:1937-1949[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谷贱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檀朝亮;建国初期(1949-1956年)农民国家观念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侯鲁男;罗斯福对华经济政策(1931-1945)[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音;《民宪》的民主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雨;试论新世纪以来两岸间党际交流[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靖宁;五卅运动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特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廖熹晨;新中国初期(1949-1966)北京地区性伦文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蔺锐;建构主义视域下的中美军事交流(1979-2010)[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才璐;建国十七年我国地志博物馆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08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408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c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