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高句丽都城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18-01-15 04:36

  本文关键词:高句丽都城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探讨 出处:《北方文物》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句丽 都城 环境 互动


【摘要】:高句丽人与环境的互动贯穿于高句丽都城建设发展的始终。在高句丽都城选址中,自然环境是高句丽都城选址的基础条件,社会环境则具有时代性和特殊性,不同历史时期环境的选取既有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方面的共性,也有差异性。高句丽都城营建过程中从布局、用材到功能性设施建设等都体现了主动或被动认识、适应、利用环境的意识。高句丽迁都就是高句丽人不断选择更为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使都城更加完善,国家越发稳固的过程。
[Abstract]: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environment of Koguryo run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Koguryo capital. In the location of Koguryo capital,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Koguryo capital location,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particularities. The selection of environment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has not only the commonness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but also the difference. Material to functiona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so on reflect the active or passive understanding, adaptation. The consciousness of utilizing the environment. Moving the capital of Koguryo is the process of people of Koguryo choosing more superior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reating better social environment to make the capital more perfect and the country more stable.
【作者单位】: 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科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333号中期成果 吉林省社会科学高句丽特色文化研究基地项目:2014JD1
【分类号】:K312.31
【正文快照】: 都城多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历史上历代列国往往都是以自己的都城作为中心区域创造出代表一个时代或一个国家的最高水平的文化。这些文化不仅在当时是支撑各该王朝与政权得以存在的内在精神支柱,还是构成国都,乃至全国繁荣兴盛气象的重要因素1,因此历代统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卢海鸣;试论六朝定都建康的风水因素[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宋娟;;高句丽都城环境初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山;;试论唐朝初年的唐丽关系[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王培新;;高句丽封土石室墓文化渊源之乐浪因素初探[J];边疆考古研究;2004年00期

3 邵蔚风;;吉林地区夫余及相关墓葬型制研究[J];博物馆研究;2008年01期

4 刘海霞;;七世纪中叶新罗对唐外交策略之嬗变[J];博物馆研究;2009年04期

5 费驰;对中韩学者关于高句丽遗民问题的比较研究——兼与韩国学者金玄淑商榷“高句丽遗民的自我意识”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何海波;;国内高句丽社会性质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何海波;魏克威;;国内高句丽五部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8 刘子敏;;关于高句丽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东北史地;2004年02期

9 耿铁华;;高句丽遗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J];东北史地;2004年07期

10 刘伟;;儒家思想在高句丽前期的传播原因及影响[J];东北史地;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淳航;;六十年来六朝城市史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士光;;回顾与前瞻——纪念中国古都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感言[A];中国古都研究(总第二十五辑)[C];2012年

3 徐日辉;;略论大理古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古都研究(总第二十五辑)[C];2012年

4 姚琦;;高句丽丸都山城宫殿用瓦浅析[A];2014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春颖;高句丽遗存所见服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彭飞;隋唐东北边塞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德山;六至九世纪东北边疆民族与中央王朝关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红梅;玄菟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乐营;高句丽宗教信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仇立慧;古代黄河中游都市发展迁移与环境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大龙;《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陈大远;宋代出使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李路;汉代东北边疆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交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程程;高句丽五部历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婷;高句丽服饰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崔莉;高句丽都城历史演变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郑京日;高句丽“弓矢文化”初论[D];延边大学;2007年

5 姜明胜;隋唐与高句丽战争原因及影响探析[D];延边大学;2008年

6 田罡;高句丽古墓壁画中的民俗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7 姜丽丽;高句丽与夫余文化对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金君和;朝鲜平壤地区高句丽城郭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9 李巍;《资治通鉴》中隋唐高句丽史料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马文超;公元3至5世纪初高句丽的民族融合[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子敏;走出高句丽历史研究的误区──试析古人在高句丽归属问题上的错误说法[J];东疆学刊;2000年01期

2 王臻,金星月;高句丽“三貊”说[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朴灿奎;高句丽侯,

本文编号:1426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426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1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