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美国妇女与男子同工不同酬问题研究(20世纪60

发布时间:2016-11-01 08:16

  本文关键词:美国妇女与男子同工不同酬问题研究(20世纪60-70年代),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师范大学》 2008年

美国妇女与男子同工不同酬问题研究(20世纪60-70年代)

刘婕  

【摘要】: 美国是世界闻名的超级大国,时时刻刻强调人人平等。但是实际上,它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男女不平等就是一个具体表现。美国妇女是美国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她们也为美国作出了自己的应有贡献,然而,美国社会却并没有给予她们应有的权利,因为在客观上存在着歧视妇女的行为,而这种歧视本身却是制度性、宪法性的,也就是根深蒂固的,长期以来美国妇女在社会参与、劳动就业、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甚至在同等工作状况下,她们也得不到和男子同样多的报酬,也即出现了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在无时无刻不提倡“人权”的美国,出现就业性别歧视,男女同工不同酬肯定有其必然的原因,而这恰恰又影响了美国,同时或多或少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影响,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也是有着独到的借鉴意义。 本文选取20世纪60-70年代对美国社会男女同工不同酬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阐述美国社会20世纪60-70年代男女同工不同酬的具体表现以及这一时期出现男女同工不同酬有哪些特点;第二部分从五个方面就男女同工不同酬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论述,旨在对解决当前社会同工不同酬问题有一些帮助,它们分别是美国社会不平等的传统和根源、女性天生的生理劣势、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不彻底性、公众眼里一直存在的性别歧视以及妇女自身对于受歧视的不抵抗态度等;第三部分谈到了美国社会男女同工不同酬所造成的影响,着重强调对中国的借鉴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应对措施。 本文的结论是,同工不同酬现象的出现与美国一贯宣扬的人权观相悖,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712.5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6
  • 绪论6-12
  • 一、论文选题的来源和意义6-7
  •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7-9
  •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9-10
  • 四、本论文的创新之处10
  • 五、本论文的研究方法10-12
  • 第一章 美国社会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特点12-30
  • 第一节 同工不同酬的表现12-25
  • 第二节 同工不同酬的特点25-30
  • 第二章 美国社会男女同工不同酬的原因30-50
  • 第一节 美国男女不平等的传统及根源30-33
  • 第二节 女性天生的生理“劣势”33-36
  • 第三节 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不彻底性36-42
  • 第四节 性别歧视导致同工不同酬42-45
  • 第五节 妇女自身的消极态度45-50
  • 第三章 美国社会男女同工不同酬的影响50-64
  • 第一节 对美国家庭结构的触动50-58
  • 第二节 对中国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的借鉴58-64
  • 结语64-65
  • 参考文献65-71
  • 后记7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英超;美国女性就业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1960-1980年)[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华;战后美国妇女就业状况及其社会地位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90年代)[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河江;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宁;当代美国妇女面临的问题[J];百科知识;1995年08期

    2 林艳;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妇女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06期

    3 张美生,马文颖;性别平等社会化: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1期

    4 黄智君;评价性别平等的标准及存在的问题[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6期

    5 徐林清;女性就业的行业—工资倾向与性别歧视[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2期

    6 王雪萍,谢育敏;关于女性就业不平等若干问题的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李青,,傅颖;美国家庭问题的历史考察[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8 江心学;“相对等值”和美国妇女的同工同酬[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9 黄虚峰;工业化与美国妇女地位的变化[J];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04期

    10 张婧霞;陈恩伦;;对女性平等就业权的反思[J];人才开发;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世英;;略谈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廖建新;;“氏族”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桑扎;贡保扎西;;论唐代的和亲政策和民族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黄书亭;;哲学视域中的危机管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张道升;试析汉字婚俗现象[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陆勤毅;和县猿人的发现和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7 江三良;;资本属性、公平分配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孙海洲,孙玮;从地下考古看华夏文明的起源[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9 刘国柱;和平队的历史文化渊源[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10 杨静;;社会转型时期美国就业女性的困境、原因及影响分析(1870—1920)[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宁兰;;一夫一妻制是人类社会的文明选择——学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札记[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2 吕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解放[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柯秋梦;;父权制下的两性困境——《伊坦·弗洛美》的女性主义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晓嵘;;聚焦中国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周淑真;武建强;;当代中国政党关系结构与廉政建设[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6 虞崇胜;郑迎春;;政通才能人和——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王凤仙;;北京家庭与性别关系30年变迁[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8 王宇信;;炎帝神农氏的创造发明与民生[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9 王贵民;;申论炎帝文化与黄帝文化之关系[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10 陈金全;郭亮;;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的原创性[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冯金朋;伯里克利外交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8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10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洁;离婚后扶养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刘爽;尼克松总统的岁入分享改革[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杜媛;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与特点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陈楠;美国反倾销法早期发展轨迹[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蒋鹂然;论“疾病”在婚姻关系中的法律效果[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沈敏;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刘进;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与国家起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凌;现代社会的困境与救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嵩;;20世纪中叶美国各界对人力与失业问题的思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顾宁;当代美国妇女面临的问题[J];百科知识;1995年08期

    3 艾比盖尔;郑志国;;今日美国妇女[J];世界博览;1985年03期

    4 许卓;;试论美国平等权利修正案的曲折历程[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任咏恒;;30年努力:妇女会计师向全方位发展[J];财会月刊;1993年02期

    6 文宣;美国妇女闯入男子世袭的职业领域[J];中国人才;1995年07期

    7 刘英捷;美国妇女奋力跻身政界[J];中国人才;1995年09期

    8 林艳;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妇女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06期

    9 王政;美国妇女健康运动的起因与发展[J];妇女研究论丛;1994年01期

    10 时春荣;美国教育中性别歧视的改变[J];妇女研究论丛;199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景跃军;战后美国产业结构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巧平;美国“肯定性行动”大争论[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2 张晓云;民权运动以来美国黑人妇女地位的变迁及其成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睿;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妇女政治地位转变的原因再探讨[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周晓艳;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海荣;论二战后美国科技发展及其对就业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6年

    6 汪敏;美国妇女就业的起因与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于丹;1960-1980年美国妇女就业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海荣;二战时期美国妇女就业状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广;为求“正义”与“平等”[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文畅;试论战后美国白领女性地位的提升(1945-1990)[D];辽宁大学;2012年

    4 张雪卉;20世纪60年代美国道德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亚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妇女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3年

    6 陶漫漫;二战后美国黑人女性中产阶级的构成及其地位变化[D];辽宁大学;2013年

    7 孙洋;20世纪后半期美国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聚任,赵萍;行业与职业中的性别隔离状况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04期

    2 谭琳,卜文波;中国在业人口职业、行业性别隔离状况及其成因[J];妇女研究论丛;1995年01期

    3 咸迪咏;性别意识和妇女解放面临的理论难题[J];妇女研究论丛;1998年04期

    4 王恩铭;当代美国的妇女运动[J];美国研究;1995年03期

    5 张烨;“性别角度”和“妇女与发展”[J];美国研究;1995年03期

    6 闵家胤;“男女平等”并没有错[J];社会学研究;1995年01期

    7 佟新;不平等性别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对中国家庭暴力的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晶;社会问题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李立志;建国初期的社会问题及其治理[J];教学与研究;2002年11期

    3 葛忠明,迟兴臣;社会问题:过程及其实践的空间[J];文史哲;2003年05期

    4 于建嵘;;“变狠”是个严峻的社会问题[J];杂文月刊(选刊版);2013年11期

    5 梁观福;;关于志书记述社会问题的探讨[J];中国地方志;2009年10期

    6 李宇征;;新时期农村宗教信仰的兴起:原因、影响与对策[J];大连干部学刊;2010年10期

    7 朱守群;;也谈当前农村预防工作所面临的社会问题[J];医学与哲学;1989年09期

    8 高扬;谁来关心孩子?[J];中国戏剧;1995年09期

    9 詹跃华;;二轮志书如何记述社会问题[J];黑龙江史志;2010年12期

    10 吕晨曦;略论建国初期的城市社会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万才;;这个社会问题绝不容忽视[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吕万才;;这个社会问题绝对不容忽视——关于常丰村老年人“家庭·健康·和谐”状况系列调查(3)[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马永驰;西宝;;复杂社会问题和谐解决的TPM范式[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非比;;城市地震社会问题刍议[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5 张红涛;周洁;周智红;王二平;;民众基本社会态度与社会问题判断的关系[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骏;[N];解放日报;2004年

    2 岳天明;[N];社会科学报;2001年

    3 罗丽娜 汝南县人民广播电台;[N];驻马店日报;2009年

    4 何卫刚;[N];新疆日报(汉);2011年

    5 戴正宗 编译;[N];中国会计报;2013年

    6 本报评论员;[N];南方日报;2006年

    7 韩哲;[N];北京商报;2014年

    8 编译 赵琪;[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邓子庆;[N];中山日报;2012年

    10 黄亚明;[N];上海证券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袁浩;网络社会问题:解析与控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常文慧;媒体如何通过社会问题报道调节社会公平心理[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何蓉;中美主流媒体社会问题报道的比较[D];安徽大学;2012年

    4 赵娟;网络社会问题及其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婕;美国妇女与男子同工不同酬问题研究(20世纪60-70年代)[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吕晨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主要城市社会问题及其治理(1949-1957年)[D];四川大学;2005年

    7 胡志霞;民国时期湖南人口与社会问题辨析[D];湘潭大学;2009年

    8 冯亚蓉;秩序与自由:公民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元铮;中国公益广告设计现状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妇女与男子同工不同酬问题研究(20世纪60-70年代),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0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60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8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