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论十九世纪中后期在美华工的工作及待遇状况

发布时间:2016-11-02 17:24

  本文关键词:论十九世纪中后期在美华工的工作及待遇状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四川师范大学》 2014年

论十九世纪中后期在美华工的工作及待遇状况

蔡桂芸  

【摘要】:美国是一个主要由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及其后代组成的国家,几百年以来,数以千万的外来移民远涉重洋,踏上北美大陆,不同时期的移民潮对美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1848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后,掀起了历史上的淘金热,来自英国、法国、德国、土耳其、中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淘金者纷纷涌入美国。1848年3名中国人到达加利福尼亚州,成为有正式记录的到达加州的第一批中国劳工,随着淘金浪潮席卷全球,中国东南沿海的人民为赚钱谋生远赴北美大陆,这些人多为自耕农,以男性为主,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他们到达美国后,主要集中在美国西部地区,尤其是淘金热兴起的加州,,成为中国劳工最集中的地区,他们在美国一般从事开矿修路等危险而繁重的工作,工资低廉,被称为“华工”。华工固守传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成为当地主要的劳动力。 大批华工到达美国后,很快投入到西部各州尤其是加州的开发浪潮中,开采矿产、修建铁路、开恳荒地、发展农业,使沼泽地变成良田,把加州变为谷仓。此外,华工在服装业、制鞋业、罐头制造业等轻工业和餐饮业、洗衣业等服务业同样贡献了自己力量。无论是在哪个领域,华工们都凭借娴熟的技术和顽强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赞美,华工对美国特别是加州所作的贡献为世人瞩目,可以说,美国西部的繁荣与华工的付出密不可分。但是,华工在美国的工作待遇和社会待遇却极为低下,随着淘金热的结束和铁路建设的完成,华工开始受到少数种族主义分子和美国政府的不公正对待,以加州的排华为开端,很快形成席卷整个美国大陆的排华风潮。在排华期间,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排华法案,特别是1882年排华法的出台,使在美华工蒙受了巨大的耻辱和迫害,而这种不公正待遇直到1943年排华法废除才有所改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712.4;D417.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新;华工在美国西部经济开发中的历史作用[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2 赵春元;;华工开发美国西部的功绩及其苦难[J];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3 赵巧萍;旅美华工与近代美国西部的经济发展[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4 李其荣;;近代美国的华工述略[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5 彭家礼;历史上的华工出国[J];近代史研究;1984年06期

6 李家驹;清政府对华工出洋的态度与政策[J];近代史研究;1989年06期

7 仇华飞;1882年美国华工限制法产生的前前后后[J];江海学刊;1996年01期

8 徐蕾;美洲金矿潮中的华工[J];金属世界;2001年03期

9 奚国伟;为建筑美国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作出贡献的华工[J];历史教学问题;1994年05期

10 王寅;19世纪下半叶华工对美国铁路建设的贡献[J];历史教学问题;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旭红;论“黄祸论”的形成根源及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郑小春;;太平天国时期的徽州团练[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3 朱安文;;19世纪中后期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业职业教育[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4 黎俊祥;;清末新政启动前慈禧心态的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徐美君;;美国排华原因新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6 万晓宏;清政府对海外华侨政策之演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杨大江;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政策措施及其评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宁宁;;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华工出洋合法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9 梁建;;崔国因护侨述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宋建设;日本大陆政策、俄国远东政策与中国东北[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安山;;清朝政府对非洲华侨政策探析[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2 王晓军;;浅论近代广西龙州铁路之筹建[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林被甸;;跨越太平洋:中国与拉丁美洲的文化交流[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姜义华;;论文化的摩擦、适应与再创造——美国华人文化变迁试析[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邵雍;;1911年春孙中山加拿大之行述略[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6 贾小叶;;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关于善后防务的认识、讨论与决策——兼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化未能起步的原因[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7 贾小叶;;试论督抚与《马关条约》签订后的换约问题[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8 徐杰舜;徐桂兰;;在迁徙中实现新的文化认同——以广府人的形成为例[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9 袁艳;;试论墨西卡利华人社会的兴起(1902—1937)[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C];2010年

10 倪正茂;;从法律激励看对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继承[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5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兰静;近代香港外来移民与香港城市社会发展(1841-1941)[D];暨南大学;2011年

8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9 陶莎莎;海外中国公民安全保护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达日夫;中东铁路与东蒙古[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暴红博;曾国荃与天京之役[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志军;论海外华侨权益的法律保护[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盛满;华侨参政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颖;跨越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6 胡龙华;离散文化视角下的黄哲伦剧作《家庭奉献》[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耿直;早期美国华工的命运(1865—1894年)[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惠娟;晚清湘军的“三缘”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小平;民国时期福建农村合作运动(1935-1949年)[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傑勤;十九世纪加里曼丹华僑及其反抗荷英殖民者的斗争[J];东南亚研究资料;1963年03期

2 黄安年;外来移民和美国的发展[J];世界历史;1979年06期

3 邓蜀生;关于美国华人历史的几点思考[J];世界历史;1988年01期

4 王寅;19世纪下半叶华工对美国铁路建设的贡献[J];历史教学问题;1999年04期

5 岩生成一;李述文;;论安汶岛初期的华人街[J];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63年01期

6 福田省三;李述文;;荷属东印度的华侨[J];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63年02期

7 丁则民;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建与华工的巨大贡献[J];史学集刊;199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燕;近代美国排华根本原因辨析[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高秋芬;;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的历史原因探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吴金平;排华法下的中国移民与美国移民官员[J];八桂侨史;1999年04期

4 刘莲芬;试论19世纪后半期美国的排华问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欧志雄;浅析美国早期地方排华及其对华侨的影响(1848~1882年)[J];东南亚纵横;2005年06期

6 朱卫斌;西奥多·罗斯福与排华[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7 吴金平;美国华侨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年01期

8 任东来;;华人在美国的历史[J];书摘;2007年05期

9 曹前;;晚清美国排华政策及清政府的态度[J];华侨历史;1986年04期

10 张涛;;孔子与美国排华高峰期华人的认同建构——以美国主要报纸为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王丰丰 杜静;美参院全票通过一项法案 为排华法案道歉[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N];法制日报;2006年

3 记者 王丰丰 王薇 报道员 杨向若;[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杨子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5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谦;美国的中国形象观与排华法的废除[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雅柳;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美国排华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温彩霞;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美国加州华人、日本人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李帅;美国历史上“排华”与“排日”运动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冠楠;美治时期《排华法案》在菲律宾的颁布及其实施[D];厦门大学;2009年

6 李晓静;1905年中国抵制美货运动与美国的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宋泳;战后印尼排华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8 赵义娟;美国移民史上难堪的一页[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蔡桂芸;论十九世纪中后期在美华工的工作及待遇状况[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论十九世纪中后期在美华工的工作及待遇状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23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623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6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