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23 20:28

  本文关键词:论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3),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师范大学》 2002年

论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3)

张屹峰  

【摘要】: 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3)是以苏联、美国为首的东西两大集团在欧洲冷战的又一次高潮,它的发生、发展与结束对东西方关系以及东西方在欧洲的冷战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经过第二次柏林危机,东西方都放弃了用强硬手段改变欧洲现状的企图,达成了维持欧洲现状的共识,从而促进了东西方缓和关系的深入发展。第二次柏林危机是美苏在欧洲冷战的转折点,在东西方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笔者认为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不仅可以加强对二十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东西方尤其是美苏在欧洲冷战史的研究,而且通过对第二次柏林危机这一具体个案的研究,有助于把握东西方冷战的特征,有助于加深对东西方关系发展的内在机制的认识,还有助于我们以史为鉴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然而国内学术界由于各种原因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试图对第二次柏林危机作一全面深入的论述,以求客观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文章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次柏林危机的背景。本部分通过分析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之前的世界历史,从东西方关系的日趋缓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苏联战略军事力量的壮大、柏林问题面临的严峻局面这四个方面分析赫鲁晓夫发动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客观条件和外部推动因素,揭示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部分,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发展进程。本文在对第二次柏林危机发展进程作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将第二次柏林危机的时间跨度确定为1958年11月—1963年1月,修正以往学术界的关于第二次柏林危机时间上的观点,并将其分为发生和发展阶段(1958年11月—1959年5月)、缓和与冻结阶段(1959年5月—1961年6月)、高潮(1961年6月—1961年10月)、消退和结束(1961年10月—1963年1月)四个阶段。通过对第二次柏林危机发展进程分析,归纳出对抗与缓和交替、斗争与妥协并存的特征。 第三部分,赫鲁晓夫发动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动机。通过对赫鲁晓夫在第二次柏林危机中的政策和行动的分析,总结了赫鲁晓夫的动机是要在东西方关系深入缓和之前解决德国和柏林问题,通过德国与柏林问题的解决使苏联获得更为有力的战略地位。 第四部分,美国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的政策及其根源。在分析美国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的行动的基础上,归纳出美国的政策,并进一步分析了美国政策的根源。美国的政策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决定的,同时又受到艾森豪威尔与肯 尼迪个人认识。西方盟国的立场、核因素的影响。美国的政策是灵活的、多元的、 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第五部分,,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影响。本文从冲击西方盟国的关系、引发古巴 导弹危机、促使西德统一政策转向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二次柏林危机对二十世纪五 六十年代国际关系、冷战和有关国家的影响。 第六部分,结论。通过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历史背景、发展进程、赫鲁晓夫 发动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动机、美国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的政策及其根源、第二次柏 林危机的影响五个方面分析论证,从中得出第二次柏林危机是在东西方关系解冻 并日趋缓和的倩况下,双方是在维持现状基础上实现缓和还是在改变现状实现美 苏战略平衡基础上实现缓和这两种观点的一次较量这个结论。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既有宏观层面上的分析:以东西方关系作为切入点, 把第二次柏林危机放在二十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东西方关系由尖锐冷战 向缓和过渡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突出第二次柏林危机在东西方关系由对抗向缓 和转变中的作用;又有微观层面上的突破:修正了以往学术界关于第二次柏林危 机的时间跨度的不足,将其确定为1958年11月一1963年1月:深入探讨了赫鲁 晓夫发动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动机:揭示了第二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的联系, 以及第二次柏林危机对西方国家同盟关系的冲击。通过对第二次柏林危机全面、 深入、详实的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K153
【目录】:

  • 前言6-7
  • 一、 第二次柏林危机的背景7-14
  • 1、 东西方关系的日趋缓和7-9
  • 2、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9-10
  • 3、 苏联战略军事力量的壮大10-12
  • 4、 柏林问题面临的严峻局面12-14
  • 二、 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发展进程14-18
  • 三、 赫鲁晓夫发动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动机18-23
  • 四、 美国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的政策及其根源23-36
  • 1、 美国的政策23-26
  • 2、 美国政策的根源26-36
  • (1)、 美国的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26-28
  • (2)、 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的个人认识28-32
  • (3)、 西方盟国的影响32-34
  • (4)、 核因素34-36
  • 五、 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影响36-44
  • 1、 冲击西方国家的同盟关系36-38
  • 2、 引发古巴导弹危机38-41
  • 3、 促使西德统一政策转向41-44
  • 六、 总结44-46
  • 致谢46-47
  • 注释47-53
  • 参考文献53-5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樊百玉;走向戴维营之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迟渼洪;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美国与联邦德国的冲突[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高建红;试论美国在“布拉格之春”中的政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白秀娟;美苏冷战博弈[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郎得明;;浅议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西方盟国关系[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2 叶晓东;;第二次柏林危机初期的德美分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叶晓东;;因袭与微调:肯尼迪政府第二次柏林危机政策的形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叶晓东;;调整与适应:肯尼迪履职初期的德美关系[J];长江论坛;2009年02期

    5 韩阳;;试析“新东方政策”的出台背景[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6 叶晓东;;第二次柏林危机后期美国对苏谈判中的联邦德国因素[J];国际论坛;2008年02期

    7 牛长振;李芳芳;;德国统一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启示[J];国际展望;2011年03期

    8 付世明;;论俄越两国的合作问题[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9 杨秀林;评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10 张屹峰;肯尼迪与美国的第二次柏林危机政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超;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淑云;单极霸权——20世纪美国国策强度的三次提升[D];吉林大学;2004年

    3 刘卿;论国际军控斗争的性质[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4 纪胜利;美国对芬兰政策研究(1945-1960)[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梁长平;从“强制遵约”到“自主遵约”:关于联邦德国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冯志伟;美国外交的悲剧:美国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政策演变(1948-1991年)[D];南开大学;2009年

    7 国洪梅;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研究(1933-1941)[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曲延明;斯大林与联合国的成立[D];外交学院;2010年

    9 史澎海;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研究(1951-1953)[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郭原奇;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欣欣;论《法德友好合作条约》的性质[D];吉林大学;2011年

    2 巩鹏飞;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初期联邦德国的核政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雪;冷战时期软势力范围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丽;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美国和平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晨曦;试析美国尼克松政府与联邦德国“新东方”政策(1969-1974)[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韩福松;美国中央情报局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迟渼洪;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美国与联邦德国的冲突[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侯学华;论美国人权外交的战略演变及其历史根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冯志伟;艾森豪威尔、杜勒斯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1953—1959)[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树明;冷战期间美国对阿富汗政策的发展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植;;一场惊心动魄的核对抗——美苏解密档案展示的古巴导弹危机[J];百年潮;2000年03期

    2 郎得明;;浅议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西方盟国关系[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3 张盛发;苏联与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变(根据新公布的档案材料)[J];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01期

    4 张盛发;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判断和对策[J];东欧中亚研究;1999年01期

    5 沈志华;李丹慧;;1956年的波兰危机与中波关系——来自中国的档案文献和内部报道[J];俄罗斯研究;2006年03期

    6 郭又新;;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冷战宣传攻势[J];俄罗斯研究;2007年02期

    7 吴征宇;;论苏联发动第二次柏林危机的主要原因[J];国际观察;2006年03期

    8 叶晓东;;第二次柏林危机后期美国对苏谈判中的联邦德国因素[J];国际论坛;2008年02期

    9 吴文成;梁占军;;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官僚位置与决策[J];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04期

    10 崔丕;美国对奥地利政策的演变(1945—1955年)[J];世界历史;200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悦昌;冷战后的美古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屈春雪;试论罗马尼亚在“布拉格之春”中的政策[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清泉;论约翰逊政府对“布拉格之春”的政策[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林林;;第二次柏林危机初期的英美分歧[J];文史月刊;2013年03期

    2 叶晓东;吴友法;;两重困境: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德美关系评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叶晓东;彭爽;;阿登纳与第二次柏林危机初期西方“赫脱计划”的出台[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1期

    4 叶晓东;;第二次柏林危机后期美国对苏谈判中的联邦德国因素[J];国际论坛;2008年02期

    5 叶晓东;;第二次柏林危机初期的德美分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滕帅;;追求缓和:英国与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0)[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7 郎得明;;浅议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西方盟国关系[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8 吴征宇;;论苏联发动第二次柏林危机的主要原因[J];国际观察;2006年03期

    9 任小伟;张立臣;;政治领袖与美国的第二次柏林危机政策[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05期

    10 叶晓东;吴友法;;联邦德国与第二次柏林危机前期美苏谈判中的德美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滕帅;追寻缓和:英国与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1)[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屹峰;论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3)[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迟渼洪;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美国与联邦德国的冲突[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郎得明;虚幻的一致与真实的龃龉[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张屹峰 >滕帅

    >迟渼洪 >郎得明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论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3),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8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88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e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