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外交思想评析

发布时间:2016-11-28 10:11

  本文关键词: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外交思想评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07年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外交思想评析

吴长燕  

【摘要】: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资产阶级杰出的政治家,本文着重评析罗斯福的外交思想及实践,以此纪念二战胜利,同时也纪念这位身残志坚的反法西斯斗士。 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促成了罗斯福世界观的形成并培养了他对政治的浓厚兴趣。20世纪30年代的国内外形势激发了罗斯福改造世界、战胜邪恶的强烈欲望和坚定意志,这些经历是其外交思想形成的基础和源泉。二战的爆发,客观上为罗斯福实现政治抱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的主要外交思想包括:睦邻思想、反法西斯主义思想、非殖民化思想、反孤立主义思想和国际合作思想。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他创造了美国历史上许多空前的神话。 西方学术界对罗斯福外交思想的研究流派众多。就其基本观点来说,主要有修正学派和正统学派。前者认为罗斯福一系列外交思想和实践是美国失去和平的真正原因,也是冷战的第一个回合;后者却认为正是这些思想和实践维护了美国的安全和国家利益,美国进入二战是历史的必然。 作者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一方面,罗斯福的外交思想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这表现在: (1)睦邻思想及政策有利于美洲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拉美国家经济的恢复;(2)反法西斯主义思想及政策促进了盟国的团结和最终战胜法西斯轴心国;(3)非殖民化思想推动了殖民地人民最终获得独立,加速了欧洲殖民体系的崩溃,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战后世界一体化的进程;(4)反孤立主义思想及政策奠定了美国与其它反法西斯国家合作的重要基础;(5)国际合作思想及政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战后世界民主化。另一方面,罗斯福的外交思想也具有鲜明的历史局限性:(1)睦邻思想及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缓和美国与拉美国家的矛盾,以解救美国面临的危机;(2)反殖民主义最重要的原因和目的是为确立战后美国的世界地位奠定基础;(3)反孤立主义思想及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安全和大资产阶级、寡头统治集团的利益;(4)国际合作思想中的国际裁军和建立世界新秩序主张都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色彩。 归根结底,罗斯福既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坚信美国的世界性使命,并立志建立一个充满仁爱和正义的世界。然而在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任何主权国家制定和执行外交政策总是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当罗斯福在决定如何实现其理想主义目标时陷入困境,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使他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发生巨大断裂。因此,尽管罗斯福理想主义思想浓厚,其外交政策注定无法脱离现实主义命运,它们被国家利益这一核心所统一。20世纪,美国日益成为全球体系的中心,当国家利益和理想信念纠缠在一起又不可兼得时,他往往为了现实利益而牺牲理想信念。 总的来说,罗斯福任职期间的外交思想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其外交政策是比较成功的。(1)它广泛地团结了世界各国的正义力量,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它促成了美国由孤立主义向世界主义的伟大转变;(3)它使美国由一个地区强国一跃成为世界霸主;(4)罗斯福的外交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可以说,正是罗斯福的外交思想及政策洞开了美国问鼎世界的大门,为二战后美国的霸业打下了基础。他是美国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忠实捍卫者,是资产阶级中富有远见与才能的杰出领袖,是集权术、胆识和实用主义于一身的卓越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712.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引言9-12
  • 一、选题意义9
  • 二、研究现状9-10
  • 三、论文结构10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0-12
  • 一、促成罗斯福外交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12-16
  • (一)罗斯福个人成长经历12-14
  • (二)20 世纪 30 年代的国内外环境14-16
  • 二、罗斯福的主要外交思想16-35
  • (一)睦邻思想16-19
  • (二)反法西斯主义思想19-22
  • (三)非殖民化思想22-26
  • (四)反孤立主义思想26-30
  • (五)国际合作思想30-35
  • 三、罗斯福外交思想评析35-46
  • (一)中外学术界评价的简要回顾35-40
  • (二)罗斯福外交思想及实践的历史进步性40-42
  • (三)罗斯福外交思想及实践的历史局限性42-46
  • 结语46-49
  • 1.它广泛团结了世界各国的正义力量,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46-47
  • 2.罗斯福是真正推动美国由孤立主义转向世界主义的领航员和舵手47
  • 3.它使美国由一个地区性强国一跃而为世界头号霸主47-48
  • 4.罗斯福的外交思想及其实践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48-49
  • 注释49-53
  • 参考文献53-54
  • 致谢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睿韬;1938-1940年美国对欧洲危机的回应[D];安徽大学;2010年

    2 李静;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世界裁军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颜迪;;国内刘(绪贻)、黄(绍湘)论战后的罗斯福“新政”研究综述[J];黑龙江史志;2009年09期

    2 张建红;;国家在保障普通劳动者的权利中复兴——罗斯福新政劳工立法的启示[J];理论导刊;2012年09期

    3 黄安年;论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制约因素[J];史学月刊;2002年01期

    4 张洁;试论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黄安年;;当代世界历史研究和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199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正宇;科德尔·赫尔外交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关思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业权利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余志;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法思考[D];中南大学;2007年

    4 李静;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世界裁军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兴明;;二元型殖民地与非殖民化[J];安徽史学;2007年01期

    2 王桂山;殖民主义问题研究述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薛艳萍;论二战前期美国保持中立的原因[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4 国洪梅,荆惠兰;从百日新政看总统和国会在立法方面权力及地位的变化[J];北方论丛;2003年03期

    5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04期

    6 王春霞;论战后法国从殖民帝国到非殖民化的转变[J];丝路学刊;1997年02期

    7 堵晓东;试论二战中美国的欧洲战略[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王钊;论二战期间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9 王贵正;;三十年代的美国绥靖政策[J];吉林师大学报;1979年02期

    10 邓蜀生;罗斯福与孤立主义的斗争(上)[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东明;从罗斯福到艾森豪威尔1940—1954年美国的越南政策[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耿志;英美军事战略的历史考察(1919-1945)[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英;论罗斯福“新政”的金融政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关培凤;战后法国对印度支那政策的演变与中法建交(1949-1964)[D];武汉大学;2004年

    3 孙莎岚;从1942年印度问题看英美特殊关系[D];四川大学;2005年

    4 余妮;二战与美国国家战略目标[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李强;美国孤立主义发展及其特点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6 高灵灵;富兰克林·罗斯福睦邻政策探研[D];吉林大学;2006年

    7 尹翔;美国在二战参战前的军事准备[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国际托管制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云飞;1945-1955年英法在东南亚的非殖民化政策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楚菲菲;罗斯福时期美国对非洲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静;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世界裁军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志良;;谈谈中学《世界历史》教材对罗斯福新政的几点看法[J];历史教学;1987年04期

    2 郝铁川;;《国家拐点》连载之三 罗斯福:复活美国[J];民主与法制;2009年12期

    3 王晓光;;罗斯福“三招”救美国[J];时事报告;2009年07期

    4 颜卿鸿;;中产主义:“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J];读书;2010年07期

    5 刘军;;读《罗斯福新政的谎言》[J];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6 李君;;简述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J];前沿;2006年03期

    7 钱满素;;对罗斯福新政的几点回顾[J];北京观察;1998年07期

    8 熊贤良;;凯恩斯经济学与罗斯福新政[J];读书;1987年03期

    9 王洪慈 ,吴波;对罗斯福新政的再认识[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10 颜迪;;国内刘(绪贻)、黄(绍湘)论战后的罗斯福“新政”研究综述[J];黑龙江史志;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舒明;;犹太人在美国政治影响力提升的原因和经验[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达;[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2 倪小林;[N];上海证券报;2009年

    3 黄益平;[N];中国财经报;2009年

    4 记者 陈刚;[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刘瑜;[N];经济视点报;2008年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 高世楫 张军扩;[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商灏;[N];华夏时报;2008年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 高世楫 张军扩;[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9 中山大学教授 王则柯;[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10 钱敏泽,高辉清,胡少维;[N];中国经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霞;经济法视域下的罗斯福新政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谈丽;小阿瑟·施莱辛格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张帅;美国行政权扩张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晓峰;美国政府经济职能及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之彦;保险业反垄断豁免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丁鹏;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7 张颖;美国公共产品供给演进轨迹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8 刘献;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新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陈建平;在“公平施政”的旗帜下——杜鲁门政府内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冯静;美国司法积极主义哲学论[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娜;罗斯福新政立法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熊倩;高中历史教材中“罗斯福新政”专题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苏晨;四个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罗斯福新政”课文内容的编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大毅;论罗斯福新政与经济法系的完善[D];山西大学;2013年

    6 侯鲁男;罗斯福对华经济政策(1931-1945)[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余志;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法思考[D];中南大学;2007年

    8 李静;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世界裁军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吴晶莹;图像表征与权力潜隐[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10 马维;罗斯福新政时期“有限的宪法革命”[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外交思想评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6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96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4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