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双层博弈视角下的美国国联盟约之争

发布时间:2016-12-01 13:08

  本文关键词: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实践过程及历史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大学》 2013年

双层博弈视角下的美国国联盟约之争

蒋姗珊  

【摘要】: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虽然关于其性质、作用和影响历来充满争议,但无可否认的是,这是人类历史上各国第一次建立国际组织以防止战争、建立集体安全和普遍和平。这种保障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合作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联盟约》经过多次修改后作为《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分于1919年4月28日在巴黎和会上通过,但作为国联主要倡导国的美国却从未加入国联,1919年11月19日,美国参议院否决了《凡尔赛和约》,拒绝加入国联。本文以双层博弈理论为分析工具,考察在国际联盟的建立过程中,美国在第一层次上与英法等国家之间的谈判与博弈,斗争与妥协,并最终在对方国内支坚持的关键问题上做出让步,建立起各方接受的获胜集合,达成并通过盟约;以及第二层次上美国国内政治主体之间在条约批准过程中的博弈,但最终失败使盟约未能获得通过。在厘清一般范式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分析影响博弈结果的环境和条件,尤其是国内政治限制对于国际谈判和协议批准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在分析了传统的层次分析法的不足之后,引入了普特南的双层博弈理论,并介绍了后来的学者对其的补充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理论框架。 第二部分主要运用历史分析法,厘清基本史实。首先梳理总结了建立国际联盟的谈判过程以及盟约在美国国内的批准过程。接着分别分析了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上的矛盾分歧和获胜集合,这对第一层次上协议达成而第二层次上批准失败具有直接的影响。 第三章在立足前面论述的基础上试图分析影响获胜集合大小的原因,本文提出了五点假设。分别从国内利益、博弈环境、政治制度、谈判策略的选择以及谈判者个人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需找一般性的规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13.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永义;;国际联盟的历史进步性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葛宇鹏;;从拒绝到合作:20年代美国与国际联盟关系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3 徐振伟;翟菁;;1970年代美苏粮食贸易的双层博弈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05期

4 代兵;威尔逊与洛奇的对立:美国外交思潮的分化与交锋[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陈必录;略论国际联盟[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6 毛锐;近10年来国际联盟问题研究的新进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吴小安;论国际联盟的诞生与威尔逊的失败[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8 孙仲;论美国总统与国会外交决策权的消长[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莉;伍德罗·威尔逊与国际联盟[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苏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实践过程及历史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柴荣荣;国际联盟历史地位的再讨论[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尹保丽;威尔逊与国际联盟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郑大华;王敏;;欧战后中国知识界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思考——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王斌;贾雪;;以东北亚安全为视角议中国国家身份之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王润斌;熊晓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外交决策的历史审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赵长峰,宋秀琚;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合作观解读[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6 张丽华;;相互依存条件下的国家主权[J];长白学刊;2009年05期

7 娄伟;;论国际冲突的根源——一种理论的比较分析[J];长白学刊;2010年04期

8 张燕军;;大国协作、共同安全——东北亚安全合作模式的探索——及与均势、霸权稳定模式的比较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余泳;;21世纪初中国对大国与邻国外交的转型——国际体系变革视角的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李海龙;;国际制度中的社会化分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泽生;王淑云;;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中国铁矿石定价策略[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志敏;;从“蜜月”回归正常?:新多极世界中的中欧关系[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王帆;;如何认识当今世界——复杂系统整体性思维的启示[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孙泽生;;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中国铁矿石定价策略[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汪新生;王春强;;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看冷战后东亚地区和平[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6 杨旗;;世界体系理论的知识谱系[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7 齐皓;;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累积阶段——从理论革命到实证研究[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8 孙力舟;;西汉时期东亚国际体系的两极格局分析——基于汉朝与匈奴两大政治行为体的考察[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9 邝艳湘;;第三世界国家的安全:矛盾与启示[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10 宣兴章;;国际关系理论的古希腊根源:行动者、结构论述模式的剧场假象[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燕军;二战后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5 崔海波;“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中国与国联的交涉[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7 祖彦;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晓军;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易刚明;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训;伊斯兰会议组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俞琳;影响环境议题设置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申健;巴以问题:困境与出路[D];湘潭大学;2010年

6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罗满秀;试论国际政治资源对金融危机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青;论中国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湘潭大学;2010年

9 谭竑鹄;索马里海盗问题及其全球治理(1991-2009)[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曹叶秋;《公众的怒火》对美国政治的透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津生;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提出及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王霄飞;20世纪美国宣言──伍德罗·威尔逊“十四点”述评[J];长白学刊;2001年02期

3 杨和平;;国际联盟的历史方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姜秀敏;;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述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陈旭东;对国际联盟的再认识[J];世界历史;1989年02期

6 李铁城;联合国宪章与国联盟约的历史比较[J];世界历史;1992年05期

7 杨彪;威尔逊的史观及其对政策的影响[J];世界历史;1994年06期

8 于琳琦;国际联盟对国际人权保护的贡献[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王延庆;;史末资与国际联盟[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李江宁;威尔逊“理想主义”的历史与理论思考[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海波;“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中国与国联的交涉[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蒋姗珊;双层博弈视角下的美国国联盟约之争[D];南京大学;2013年

2 李鹏;查科战争与国联(1932-1935)[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王敏;一战后中国知识界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兴全;中国新闻界对国联调查团及其报告书的评价[D];辽宁大学;2011年

5 李建伟;一战后英国均势外交政策在法国安全问题上的运用[D];外交学院;2011年

相关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辽宁大学

>外交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崔海波 >王敏

>李建伟 >王兴全

>李鹏 >蒋姗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实践过程及历史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200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0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