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1978年以来日本政府的中国观

发布时间:2016-12-14 22:21

  本文关键词:1978年以来日本政府的中国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大学》 2013年

1978年以来日本政府的中国观

马步云  

【摘要】: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始之年,同年中日两国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是中日长久往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两国关系发展所得出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日本政府是怎样看待中国的呢?本文拟从1978年—1988年、1989年—1999年、2000年—2011年三个时期,通过对1978年以来日本政府部门所发布的《外交蓝皮书》、《防卫白皮书》、《政府开发援助白皮书》等政府文件中所载有关中国的部分进行实证研究,考察不同时期内不同层面上日本政府对华观的具体内容。 本文拟从研究视角和材料使用上推陈出新。从研究视角上讲,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日本学术界对华观的考察,而对其他认识主体的对华观的研究较为薄弱。从所用材料上讲,以往的研究虽然也时有涉及日本政府的白皮书,但是对1978年以来的30多年间的日本政府发布的《外交蓝皮书》、《防卫白皮书》、《政府开发援助白皮书》等材料进行总体性研究的论著,却很少见到。 本论文包括序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共分三章。序论说明了选题背景及意义,探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在论述1978年—1988年、1989年—1999年、2000年—2011年三个阶段的分期缘由之后,着重论述了各个时期内的国际形势以及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的概况。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1978年—1988年这一时期内日本政府的中国观。在外交内政方面,日本认为中国是冷战格局中左右美苏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中、美、苏三足鼎立,并将中国视为事实上的战略盟友,同时密切关注中国国内的所谓“民主化运动”。在对华经济合作方面,日本对华ODA政策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独立性的特点。在军事方面,日本从中苏军事对立的视角出发观察中国军事力量,认为中国军队虽然处于劣势但能够牵制和平衡苏军威胁,同时在推进军事现代化的进程中,难以保证军费的大幅增加,军备量多质劣,甚至在与越南的比较中也处于下风。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1990年代日本政府的对华认识。在政治层面上,日本重点观察中美关系的修复与发展,认为人权问题、台湾问题是中美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关注中国主要领导人的更迭,并认为在该阶段中国的国内政策主要是以维持稳定为主。在经济援助方面,对华ODA不再仅仅是官方经济援助政策,更成为日本政府牵制中国的政治与外交手段,这种变化同时也反映出日本政府对华观的变化。军事上,台海危机加速了日美安保的再定义,成为改变日本政府对华认识的重大事件。在这一时期,日美开始密切关注中国的动向,重点关注中国的核武器、军费增长、海洋活动等,表露出较强的警戒心理。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新世纪以来日本政府的对华观。在政治层面,较之前两个时期,日本政府更加关心两国之间存在的各种“悬案”,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到遗弃化学武器,从东海划界到毒饺子事件,由历史认识到现实纷争,由能源问题到食品安全,同时再次提及以维持社会稳定为主要目标的中国国内政策,并指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国民收入差距扩大将会长期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安定的因素。日本政府受到国内批判对华ODA声音的影响,逐步大幅削减并最终中止了持续30年之久的日元贷款。在军事上,日本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尤其是密切警戒监视中国的海洋活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31.3;D822.3;K3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健一;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关系及日本人的中国观[D];暨南大学;2003年

2 邵宝;日本对华ODA及其对中日经济关系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沧波;冷战后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政策的变化及趋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2 孙立祥;战后日本右翼势力与“台独”运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彭文平;从“国际经济政治化”角度看日本对东盟的经济援助[J];东北亚论坛;2004年01期

4 臧秀玲;宋小霞;;日本政治文化对外交政策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06年01期

5 许梅;;日本与越南的经贸合作及日越关系的发展[J];当代亚太;2006年03期

6 郑思尧;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ODA政策及其新动向[J];东南亚研究;2004年04期

7 许梅;东盟-日本关系发展演变中东盟的认知转变[J];东南亚研究;2005年02期

8 何士华;刘国华;;日本对中亚的势力渗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06期

9 崔守军;相互依赖与国际合作的相关性考察[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寇春莹,魏桦;靖国神社——中日关系的一个瓶颈[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利华;;独树一帜的学术风格[A];高放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枚;区域主义理论与东亚区域主义实践——兼论中国的政策选择[D];暨南大学;2003年

2 邵育群;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1979-2002)[D];复旦大学;2003年

3 贾健;英国的联合国外交[D];外交学院;2004年

4 潘广辉;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何英;冷战后美国媒体对华负面报道的建构主义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6 颜升邦;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7 韦宗友;制衡、追随与不介入:霸权阴影下的三种国家政策反应[D];复旦大学;2004年

8 陈寒溪;第二轨道外交——CSCAP对ARF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4年

9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10 向宇;论东亚经济合作中的领导问题[D];北京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洪颖;新世纪初中美关系中的日本因素析论[D];暨南大学;2000年

2 李笑白;辽宁五矿出口贸易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3 韩云忠;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日外交思想之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代帆;华侨华人认同与中国——一种建构主义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5 刘虎;冷战后美国与印尼关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6 连忱蔚;论国家利益原则与我国外贸政策[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7 韩立英;当代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论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长峰;试论日本文化对其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谨祥;理性看待日本“政治大国”战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义明;21世纪支撑中国崛起的雄鸡发展战略模式[D];河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洪涌;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关系制度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23期

3 田毅鹏;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东北亚论坛;2003年04期

4 任李明;范国平;;中日关系:相互依赖与博弈[J];东北亚论坛;2006年01期

5 李文;;东亚的变化与中日关系[J];当代亚太;2006年03期

6 寇春莹,魏桦;靖国神社——中日关系的一个瓶颈[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陈荣辉;从东道国角度对外国跨国公司行为的重新审视[J];国际贸易问题;1996年11期

8 吴廷嘉;戊戌与明治时期的中日维新运动之比较[J];世界历史;1987年04期

9 田毅鹏;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一百年[J];世界历史;2001年03期

10 李少军;近代中日比较研究综述[J];近代史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牧原;;美國奴役下的日本人民悲慘生活[J];世界知识;1951年46期

2 ;日本无条件投降书[J];军事历史;1985年02期

3 张振兴;台湾社会语言学史五十年述评[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02期

4 史骏;陆胜捷;;“自费赴日”的前前后后[J];新闻记者;1989年Z1期

5 戚其章;;美国居间与马关议和[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6 习五一;“满蒙铁路交涉”与日奉矛盾的激化[J];近代史研究;1992年05期

7 孙军;;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何以始终未向中国宣战?[J];军事历史;1992年03期

8 臧马;中国“对日本索赔第一人”刘连仁的传奇人生[J];文史春秋;2001年04期

9 孙伶伶;远东审判定论不容篡改[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国内外要闻[J];文史春秋;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彦;赵丽娟;;浅谈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当局对新闻的控制[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2 李丹阳;;近20年中日行政改革的思考——以中央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制度三领域为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高墨路;高书林;;中日“水神”话友谊[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5 高海宽;;关于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中文化关系的发展[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6 曹光乔;王彬;张宗毅;;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水稻机械化发展及借鉴意义[A];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肖婷;;现代中日夫妻对称的对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武寅;;武寅会长在中日战略性相互依存与合作研讨会上的致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9 张云方;;加强中日环保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对的挑战[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10 王永恒;;日本政府机构减编及其启示[A];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8年年会暨“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曹婧逸;[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可 高洪艳;[N];中国贸易报;2009年

3 记者 江雪;[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记者 陈涛 张琳;[N];中国交通报;2009年

5 台桂花 雷鸣;[N];中国环境报;2009年

6 早报记者 王国培;[N];东方早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江雪;[N];中国企业报;2011年

8 记者 赵静;[N];辽宁日报;2011年

9 记者 薛秀春;[N];中国建设报;2011年

10 记者 张冠年;[N];广西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顺长;清末中日教育交流之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福井启子;中日言语行为差异与心理交际距离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仝利民;日本护理保险制度及其对上海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智瑞芝;区域创新视角下的日本大学衍生企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韩娜;中日中小企业基本政策法规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田爱丽;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制度研究及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郑铭志;从日本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到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构想[D];暨南大学;2006年

8 高宝安;美日银企信用关系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畅;冷战后的日本新和平主义思潮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承云;日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及在华R&D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美娟;关于丰富多彩的中日青年用语的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王运璇;从认知角度看中日方位的“左”“右”[D];西南大学;2011年

3 刘红;中日两语“左、右”多义性的认知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施慧平;感谢表达方式的中日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静;中日感情表现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姜岩;中日双边服务贸易自由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陈翾;中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武妮娜;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政经相互关系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峰;东亚经济合作制约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10 于飞;中日产业内贸易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1978年以来日本政府的中国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2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212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e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