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试论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之差异

发布时间:2017-01-04 17:15

  本文关键词:试论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之差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延边大学》 2010年

试论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之差异

方宗玮  

【摘要】: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都在西方列强殖民侵略下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从而都出现了国内动荡和国际威胁。为了解决各自的国家忧患和民族危机,中日两国都开展了学习西方近代工业化文明成果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即中国的洋务运动(1861-1895年)和日本的明治维新(1868-1894年),但是,中日两国开启的这种东方民族追求现代化的改革运动却有诸多差异: 首先是在其改革的政治前提和经济基础上差异很大。中国封建政治是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体制,其经济基础是地主所有与小农经营的较为牢固的封建自然经济体系,资本主义萌芽极其微弱。因此,中国传统势力异常强大;地主阶级改革派(即洋务派)未能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也未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坚定支持,反而经常受到来自守旧派的强大阻力,当然很难全面地有所作为,只能开展较低层次的改革;而日本封建政治是分封原则下中央和地方分权的天皇虚位而将军执政的幕藩体制,封建自然经济体系在较多资本主义萌芽作用下趋于瓦解。因此,拥有自治权力的诸藩能够推行同幕府中央相抵触的藩政改革,并且西南诸藩的下级武士改革派在掌握藩政实权之后,形成了倒幕斗争的基地,能够在倒幕成功之后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在没有守旧派太大阻力的情况下推行全国范围的较高层次的改革。 其次是在其改革宗旨、领导力量及西学态度上差异明显。中国洋务运动的改革宗旨是引进西方近代的先进武器和工业技术来巩固封建统治。其领导力量是初识西学、少数掌权的洋务派。其西学态度是“法洋自强”,在不平等条约体系下追求“富强”;而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宗旨是全面移植西方近代工业和制度文化以求“富国强兵”,对外争取修改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其领导力量是全面了解西学、全面掌权的维新派。其西学态度是全面学习西学,广泛推行“文明开化”。 再次是在其改革内容和改革手段差异严重。中国洋务运动的改革内容虽然涉及较广,但却没有制度变革和文化更新。其改革手段比较僵化,处于不成熟状态;而日本明治维新的的改革内容则不仅深广,而且实现了制度变革和文化更新。其改革手段比较灵活,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状态。 最后是在其改革结果和改革影响截然不同。中国洋务运动基本上是失败的,为中国进行新的民族救亡运动积累了惨痛的教训;而日本明治维新则基本上是成功的,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和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打下了实力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56;K3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9-10
  • 1.2 相关的研究动态10-18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8-19
  • 第二章 洋务运动前与明治维新前的中日政治和经济差异19-29
  • 2.1 洋务运动前与明治维新前的中日政治和经济基本特点19-27
  • 2.1.1 洋务运动前中国政治和经济基本特点19-21
  • 2.1.2 明治维新前日本政治和经济基本特点21-27
  • 2.2 洋务运动前与明治维新前的中日政治和经济差异比较27-29
  • 第三章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西学态度和领导力量差异29-36
  • 3.1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差异29-31
  • 3.2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西学态度差异31-33
  • 3.3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差异33-34
  • 3.4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西学态度和领导力量差异比较34-36
  • 第四章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改革内容和改革手段差异36-49
  • 4.1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改革内容差异36-46
  • 4.2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改革手段差异46-47
  • 4.3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改革内容和改革手段差异比较47-49
  • 第五章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改革结果与改革影响差异49-57
  • 5.1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改革结果差异49-50
  • 5.2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改革影响差异50-54
  • 5.3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改革结果和改革影响差异比较54-57
  • 第六章 结论57-59
  • 参考文献59-65
  • 致谢6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呼艳芳;;从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看近代中日改革之成效[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一良;关于明治维新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2年04期

    2 田毅鹏;近代中日“开国”的历史比较[J];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06期

    3 赵建民;;中日两国的吸收欧洲文化及其“近代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4 杨立强;社会环境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19世纪后半期中日两国比较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5 杨绍先;中日两国传统社会结构之比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盛邦和;中日华夷史观及其演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7 吕万和;明治维新和明治政权性质的再探讨[J];世界历史;1981年02期

    8 吴廷嘉;戊戌与明治时期的中日维新运动之比较[J];世界历史;1987年04期

    9 何芳川;近代东方的沉沦和日本的崛起——19世纪日、中成败的比较[J];世界历史;1988年03期

    10 施超伦;幕藩体制下日本武士阶级的精神观念形态[J];世界历史;199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及其表现样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王宪明;杨琥;;五四时期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二阵地——《晨报副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与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黄伟;对中国近代以来历史断限问题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方英,黄长贵;试论李鸿章身边的洋顾问[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5 董经胜;自上而下的民主与现代威权主义——巴西1964年军事政变的政治根源[J];安徽史学;2002年01期

    6 杨华山;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的二难困境——晚清专利与官利制度述评[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7 柳岳武;清初清、日、朝鲜三国关系初探[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8 吴四伍;洋务时期整体外交思想研究——兼论中法交涉中义利结合外交思想[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9 刘家钦;苏联因素对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影响[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10 何建国;;《孙文学说》初版探微[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传德;李鸿章与大久保利通的近代化思想比较[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2 周一良;关于明治维新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2年04期

    3 刘曙东;如何从近代化角度评价洋务运动[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刘罕;刘毅;;浅谈明治维新与日本现代化之路[J];沧桑;2009年05期

    5 周毅;;西方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之路[J];理论参考;2003年04期

    6 赵志浩;;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蔡建;洋务运动的历史进步性[J];吴中学刊;1994年02期

    8 王魁喜;近代中日关系的开端——从一八七一年《中日修好条规》谈起[J];东北师大学报;1981年01期

    9 陆方;;一八七四年日本侵略我国领土台湾与李鸿章[J];东北师大学报;1987年01期

    10 李铮强;日本地方自治制度的特色及其成效[J];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06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锋;;基督教与乌蒙山区苗族社会现代化成因分析[J];昭通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施超伦;幕藩体制下日本武士阶级的精神观念形态[J];世界历史;1991年01期

    2 井上清,李薇;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J];近代史研究;1985年01期

    3 王家骅;;幕末日本人西洋观的变迁[J];历史研究;1980年06期

    4 徐新吾;;中国和日本棉纺织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研究[J];历史研究;1981年06期

    5 庞卓恒;;西欧封建社会延续时间较短的根本原因[J];历史研究;1983年01期

    6 吕万和;西学与明治维新[J];天津社会科学;198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丘少伟;从日本明治维新看历史发展的动力[J];兰州学刊;1980年02期

    2 刘世明;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之比较[J];理论导刊;1991年11期

    3 洪春;试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两个因素[J];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06期

    4 陈江龙;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剧变[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5 许宪国;;日本在晚清教育改革视野中的意义[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陶振孝;;有此一说——日语词源卡片(8)[J];日语知识;2011年08期

    7 赵瑞芳;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发展的原因[J];思想战线;1979年06期

    8 林成河;浅谈日本明治维新[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9 王秀华;;梁启超与日本明治维新[J];日本研究;1986年02期

    10 ;第十三章 日本明治维新[J];历史教学;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玉琴;;日本明治维新辨[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C];1981年

    2 华强;张晓燕;;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与东亚和平[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吕元明;;郭沫若的初期诗歌与日本和歌、俳谐及新体诗[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8年

    4 赵瑞芳;;论戊戌维新的历史经验——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1898~1998)[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杨东梁;;中日关系五十年——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6 熊先觉;;百年中国法治路[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7 熊先觉;;百年中国法治路[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8 刘学照;;论李鸿章同伊藤博文的三次会晤[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9 黄升任;张谦;;论黄遵宪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刘亚民;周其厚;;《海国图志》与东西方地学文化交流[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海鹏;[N];南方周末;2005年

    2 芮成钢;[N];经济观察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洪波;[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聂文明;[N];中国教师报;2005年

    5 马骐;[N];江淮时报;2005年

    6 姜长斌;[N];学习时报;2005年

    7 田涛;[N];法制日报;2007年

    8 王南;[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9 秦弓;[N];人民政协报;2006年

    10 《光明日报》编辑 邢宇皓;[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晓慧;产业集群与日本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新丽;中国近代报刊与人的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9年

    3 张波;德川幕藩体制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恒;钓鱼岛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2 乌兰;从《生活在海上的人们》看叶山嘉树的无产阶级思想[D];吉林大学;2008年

    3 柴荣;朝鲜近代海关设立前后中朝日贸易关系的变化[D];延边大学;2010年

    4 陈继春;融合中西新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蔡黎明;清末修律的再认识[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6 彭国运;宋恕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5年

    7 张俊波;日本武士道的产生及其对儒学的异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梁明玉;梁启超小说理论的东学背景[D];苏州大学;2006年

    9 李熙文;试论朱舜水与中日文化交流[D];延边大学;2006年

    10 胥小丽;日本小泉经济结构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之差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4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234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0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