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论克吕尼运动对中世纪西欧秩序的塑造

发布时间:2020-07-25 12:14
【摘要】:中世纪前期是西欧文明的孕育阶段。经过几个世纪的蛮族化与封建化进程,一个并不稳定的“基督教-日耳曼世界”在欧洲西部形成。基督教与大陆世俗王权在合作与斗争中各自分得一份羹。不过,作为中世纪西欧历史舞台上两大决定性的力量,双方在如何构建政治与社会秩序上是存在矛盾的,也就是说,“基督教-日耳曼”世界是一个不成熟的、不稳定的过渡性的社会模式。十一至十三世纪,教俗矛盾在融合、构建和发展西欧秩序体系的问题上尖锐起来,进而发展成长达二百五十余年的教权与王权的激烈冲突,改变了西欧秩序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克吕尼运动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 克吕尼运动是西欧中世纪时期教俗关系复杂化和庸俗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它的初始目的是要改变教会世俗化和庸俗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在运动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克吕尼修道院影响力的提升和教权在与王权斗争中逐渐取得的优势,克吕尼运动在塑造西欧中世纪秩序的过程中发挥了愈来愈多的作用。其不仅改革完善了修道院制度,复兴了本尼狄克会规,而且借助宗教与政治的渠道介入世俗事务,解决了教权与世俗王权间、教廷与的地方教会间的矛盾,调整了中世纪的政治结构,并且对西欧社会的组织形式造成了很大冲击。运动确立了教皇政体,使教皇的权势不断攀升,并且营造了浓厚的社会宗教气氛,使中世纪盛期的西欧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特征。经过克吕尼运动的推动,至教皇英诺森三世在位时期,教皇的权力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欧洲西部已经俨然成为了一个以教皇为权威的基督教共和国,开启了持续近四个世纪的基督教共和秩序,教权与俗权的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基督教共和秩序并非教权与王权斗争的偶然结果,它的确立不仅符合了西欧秩序的框架,也体现了西欧文明的特性。 为了简洁叙述,减少冗余,文章中的“基督教”一词在东西教会疏离以后代指西方拉丁版基督教,同时也在东西教会大分裂以后代指西部天主教。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5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钱乘旦;;欧洲国家形态的阶段性发展:从封建到现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叶秋华;;论日耳曼人国家的形成和法兰克王国的法律[J];法学家;1999年06期

3 郝明金;德国的皇权、诸侯与宗教改革[J];世界历史;1987年06期

4 刘新成;超越的悖论——试析西欧中世纪修道院改革运动[J];世界历史;2001年03期

5 雍正江;10—13世纪西欧修道院经济繁荣原因初探[J];世界历史;2005年03期

6 王亚平;;浅析中世纪西欧社会中的三个等级[J];世界历史;2006年04期

7 周弘;欧洲文明溯源[J];欧洲;1998年04期

8 沈敏华;;西欧中世纪的克吕尼运动述评[J];探索与争鸣;2006年06期

9 关颖;浅析克吕尼运动及其影响[J];学术交流;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惠一鸣;论欧洲秩序体系及其轴心[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69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2769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f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