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成因之比较(1945-1953)

发布时间:2021-03-21 14:33
  美日、美韩关系在东北亚国际关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1945至1953年这段时期,日本和韩国相继成为美国在亚洲的合作伙伴和美国推行大国政策的追随者。美国借助日、韩在东北亚地区发挥作用,并影响着该地区的形势。美日、美韩同盟是这种特殊关系的表现。 二战以来,美国对日政策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美日关系经历了由敌到友,从合作伙伴到竞争对手的复杂变化过程。这些变化是在亚洲及世界战略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形势下出现的,也受到了中国局势和美中关系变化的影响。二战后美国开始实施对日单独占领政策,为了对抗苏联,从1947年开始美国转变了对日政策。到1951年美对日政策完成了从限制、削弱到扶持、利用的过程,日本从美国的潜在对手变成了战略伙伴。《旧金山和约》和《美日安全保障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美日同盟关系的正式达成。美对韩政策不同于对日,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朝鲜半岛在其全球战略中的作用,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制定大多是从美国的国情出发,结合当时的国内环境而做出的。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提升了对韩国战略地位的认识,对韩政策也发生了转变,并最终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美日、美韩同盟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是冷战的产物,都是为了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的。两个同盟除了在形成背景、时间上有相似之处外还在形成原因方面存在两个共同点:一是美国为了对抗苏联,巩固其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地位,选择日、韩是美国远东战略的现实需要。二是日本、韩国方面,吉田政权和李承晚政权都推行亲美的外交政策,为同盟的缔结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同盟关系中相对“弱势”的日本、韩国为了借助同盟的力量摆脱困境,都积极与美国的远东战略发生对应。美日、美韩同盟成因上有三点不同:一是美国对日、韩政策的差异性。二是日、韩选择与美国结盟的目的不同。三是日、韩在美国远东政策中的地位不同。同盟形成之初带有的这种共性与特性对两个同盟的发展以及对美日、美韩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探讨两者成因的基础上,有必要对美日、美韩同盟的作用展开分析。美日、美韩同盟缔结后,在美国与苏联对抗的冷战格局中发挥着作用,并且影响着东北亚安全格局。
【学位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K712;K15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二章 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的形成
    2.1 《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与美日同盟
        2.1.1 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形成
        2.1.2 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与《旧金山和约》
        2.1.3 《美日安全保障条约》及其实质
    2.2 《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与美韩同盟
        2.2.1 朝鲜战争前美国对韩政策
        2.2.2 美国军事介入朝鲜战争与美国对韩国政策的转变
        2.2.3 《美韩共同防御条约》及其实质
第三章 美日、美韩同盟形成原因的比较
    3.1 美日、美韩同盟成因的相同点
        3.1.1 形成的背景相同
        3.1.2 美国远东战略的现实需要
        3.1.3 吉田茂政权与李承晚政权的亲美外交
    3.2 美日、美韩同盟成因的不同点
        3.2.1 杜鲁门政府对日政策与艾森豪威尔政府对韩政策的不同
        3.2.2 日韩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地位不同
        3.2.3 日韩对美国政治需求的不同
第四章 美日、美韩同盟作用的分析
    4.1 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对两极体系的作用
        4.1.1 使东北亚地区形成两极对抗格局
        4.1.2 使东北亚地区意识形态色彩更加浓厚
    4.2 美日、美韩同盟是美国实现东北亚战略的有效手段
    4.3 对日本和韩国的作用
        4.3.1 对日、韩的积极作用
        4.3.2 对日、韩的消极作用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明;亚太经济中的美日关系影响因素[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李少杰;;略论尼克松政府对日本政策的转变[J];法制与社会;2011年15期

3 赵学功;略论尼克松政府的对日政策[J];历史教学;2002年04期

4 王霄飞;;试述美国历史上的两次抵制日货运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孔令恒;;略论约翰逊政府对日政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卞慕东;一对矛盾、摩擦的连体双胞胎──“世界新秩序”中的美日关系[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管敬绪,方春生;当代亚太经济关系史领域的创新之作——评《东亚经济中的美日关系研究(1945—2000)》[J];世界历史;2004年04期

8 陈波;;美韩同盟与1954年日内瓦会议[J];史学集刊;2010年04期

9 陈奉林;;战后初期的美日关系与台湾问题[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10期

10 马龙;;论华盛顿体系下的美日和平与冲突[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素菊;跨文化视角下的赖肖尔与美日关系[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治军;美韩同盟与东亚安全:一种结构主义理论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3 陈波;李承晚政权与美韩同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高奇琦;美韩核关系(1956年-2006年):对同盟矛盾性的个案考察[D];复旦大学;2008年

5 李飞;冷战后美日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钮维敢;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孔晨旭;冷战时期驻日美军与美日同盟研究(1945-1972)[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峰;美日同盟与东北亚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娄伟;中国和平发展与东亚地区秩序构建[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志丹;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成因之比较(1945-1953)[D];延边大学;2010年

2 千美花;美韩同盟的新变化对东北亚安全格局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2年

3 李彩风;冷战后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的差异性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4 包文文;肯尼迪政府时期的美日关系[D];兰州大学;2010年

5 任志芳;美韩同盟——从冷战到新世纪[D];外交学院;2004年

6 李少杰;论尼克松时期美国对日本政策的调整[D];郑州大学;2012年

7 邢继盛;国际格局转换时期的美韩同盟与中国的政策选择[D];外交学院;2003年

8 李智恒;国内政治与冷战后美韩同盟再定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李晓雪;冷战后美韩同盟及其战略选择[D];青岛大学;2007年

10 李晔;美韩同盟之间的隔阂及其走向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12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2812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2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