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美国时日绥靖政策研究(1874-1919)

发布时间:2020-09-09 19:33
   本文主要通过对1874—1919年间的美国对日绥靖事件的研究,分析了这一时期美国对日绥靖政策的变化以及原因。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文章第一部分论述了在1874-1895年这一阶段的美国对日绥靖事件,这些事件主要包括:1874年,美国在日本侵略台湾的过程中给日本提供军事和外交上的援助;在甲午战争中,美国对日本的偏袒。在这一阶段,美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壮大,积极的对外实行海外扩张政策,但是由于它的海军力量还比较弱小,所以它希望借助日本的力量,为自己在远东谋取更多的侵略权益。由于美国在这一阶段推行海外扩张政策,所以它的对日绥靖政策,表现了很大的主动性。 第二部分论述了在1895—1918年这一阶段的美国对日绥靖事件,这些事件主要包括:美国同日本先后签订了《罗脱—高平协定》和《兰辛—石井协定》。美国这一阶段的对日绥靖政策体现了很大的弹性,具有强烈的机会主义色彩,之所以出现如此特征是和美国此时的对华政策—“门户开放”原则分不开的。美国在制定门户开放政策时,故意使该政策的用语含糊暧昧,内容自相矛盾,而以上两个协定也是措辞暖昧,内容自相矛盾,这两个协定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情形,可以说是门户开放原则的措辞手法在这两个协定上的继续运用。 第三部分论述了在1918—1919年这一阶段的美国对日绥靖事件,这一事件主要是: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为了国联计划,同意日本拥有德国在山东的一切侵略权益。美国在这一阶段的对日绥靖政策更体现的是一种不确定性。威尔逊在巴黎和会的前期是坚定的支持中国收回山东权益,后来在日本的威胁和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增长的情况下,不得不放弃对中国的支持,转而对日妥协。美国在巴黎和会上对日本的绥靖政策表现出如此轨迹,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的世界主义和孤立主义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四部分是对以上三个阶段美国对日绥靖政策总结,分析了在不同阶段美国对日绥靖政策的变化特征以及原因,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K712;D8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庚成;;试析威尔逊理想主义中的国家利益因素——以巴黎和会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1年33期

2 王雁;;从巴黎和会上的山东问题看世界新旧秩序的冲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崔银锁 ,耿莹;巴黎和会的六位风云人物[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09期

4 姜建勤;;99年前,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拒约[J];工会信息;2018年10期

5 熊琼;“战败国”参加了巴黎和会?[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06期

6 徐志民;;《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问世[J];抗日战争研究;2014年03期

7 董建中,刘兴潮;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新考[J];天府新论;1987年01期

8 周维永;;不屈的外交抗争——中国参加“巴黎和会”侧记[J];中学政史地(八年级);2007年01期

9 ;巴黎和会会场[J];科技文萃;1994年05期

10 卢晓华;;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历史问题链导学设计——以《巴黎和会》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会军;;论1937至1941年国民政府对日和谈与对外求援[A];溥仪研究 2015年第2期[C];2015年

2 冯寿平;;关于对日研究的若干问题[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4期(总第105期)[C];2011年

3 杨栋梁;;占领时期美国的对日经济政策[A];南开史学(1992年第1期)[C];1992年

4 魏帮顺;;宋哲元对日思想评析——兼论中日民族矛盾下的地方实力派[A];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5 韦勤;;试论苏联对日参战及日本的投降[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6 e

本文编号:2815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2815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e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