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苏联对伪满洲国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1 00:15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重要的战略位置,使得中国东北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竞相角逐的重要场所。作为与该地区有着特殊地缘政治关系的俄国,一直对这里的局势保持着高度的关注。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日军在中国东北不断扩大的侵略步伐,苏联综合一系列复杂因素的考虑,决定不予干涉,并由此确立了对伪满洲国的政策基调。在这之后,苏联对不干涉政策适时作了一些策略上的调整,但却并没有在实质上有所更易。为了维护自沙俄时代在东北攫取的特殊权益,苏联试图通过有限的让步来实现同伪满当局的“合作”,然而这却并不能满足日本独占东北的野心。结果,苏联的势力终因日伪的排挤而被迫退出东北。20世纪30年代后期,苏日关系急剧恶化,伪满洲国在日本的授意下对苏联实行极具挑衅性的边境政策,而苏联远东军也强势回应,由此导致双方之间的军事摩擦接连不断,这一状况直到苏日之间选择相互中立为止。 二战后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的大背景之下,苏联的远东政策也在悄然当中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此时的它一方面在表面上继续维持着同伪满的“互不侵犯”关系,另一方面则在私下里积极酝酿远东作战,准备向日本及伪满洲国全面摊牌。1945年8月,百万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伪满洲国顷刻覆亡,苏联对伪满洲国政策遂告终结。
【学位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K512.5;K265.6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俄文摘要
前言
一、 苏联对伪满洲国不干涉政策的确立
    (一) “九一八”事变及苏联对策
    (二) 伪满洲国出笼与苏联的态度
二、 苏联对伪满洲国不干涉基调下的策略调整
    (一) 从谋求“合作”到被迫退出
    (二) 从军事对峙到“互不侵犯”
三、 苏联对伪满洲国倾覆政策的酝酿及实施
    (一) 对日“满”中立背后的宣战承诺
    (二) 出兵中国东北及伪满洲国的覆亡
四、 苏联对伪满洲国政策中的几点思考
    (一) 苏联对伪满洲国的承认问题
    (二) 苏联侵犯中国主权行为之剖析
    (三) 苏“满”在各自视域中的地位和角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立新;试论1931~1945年苏联对华政策及其成因[J];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2 王庆祥;伪满时期日伪的边境政策[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2849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2849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8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