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意识形态与范式转换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现代文学史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6 21:10
  论文以北京大学现代文学学者的现代文学史观为切入点,以知识考古学和知识社会学为主要理论框架,以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学史观的关系为中心线索,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考察了49年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几种文学史观,并进一步逼问出其文学史的元叙事。在本文中,一种元叙事意义上的文学史观,亦对应一种相应的文学史研究范式。第一章,首先分析了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认为王瑶的这部重要的文学史著作,反映了王瑶的新文学史观与革命意识形态的同构,本质上是革命意识形态对文学符号与象征系统收编与征用的结果。接着论述了“文革”后王瑶文学史观的重要变化,指出王瑶晚年的现代文学文学史观转向了体现五四启蒙价值理念的启蒙文学史观。而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的文学史元叙事,更显示了一种与胡适所代表的启蒙立场的亲近。第二章,先分析了严家炎的现代文学史观,认为的流派研究显示了严家炎多元文学史观念,不过其文学研究的模式,主要还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现代化模式。接着,论述了孙玉石的文学史观,指出孙玉石的诗歌研究,具有一种追求体系化、系统化的倾向,而且他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的研究,显示了他建构东方民族现代诗的构想和雄心。最后,文章论述了谢...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论文释题
    二 论文研究方法
    三 论文的结构框架
    注释
第一章 王瑶:从革命意识形态文学史观到启蒙文学史观
    第一节 《中国新文学史稿》:革命意识形态对文学意义与符号的系统征用
    第二节 晚年王瑶:启蒙文学史观的确立
    第三节 另一种元叙事,或走向胡适?
    注释
第二章 启蒙文学史观(上)——文学史多元景观的恢复
    第一节 严家炎:从现代化到现代性
    第二节 孙玉石:象征森林里的灵魂冒险
    第三节 谢冕:百年悲情文学
    注释
第三章 启蒙文学史观(下)——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自我反思
    第一节 钱理群:苦难向精神资源的转化
    第二节 陈平原:走出五四
    第三节 温儒敏:拘谨的意义
    注释
第四章 新左派文学史观——文学史的新意识形态化倾向
    注释
余论: 文学史研究与超越关怀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假如没有“文学史”……[J]. 陈平原.  读书. 2009(01)
[2]燕山柳色太凄迷[J]. 陈平原.  读书. 2008(12)
[3]钱理群与新时期曹禺研究[J]. 邹红,黄莹.  中国文学研究. 2008(04)
[4]历史想象的有我之境——现代性与李欧梵的中国现代文学想象[J]. 唐金海,陈正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5]学术视野中的“关键词”(下)[J]. 陈平原.  读书. 2008(05)
[6]现代文学传统及其当代阐释[J]. 温儒敏.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8(02)
[7]藉着你的燃烧,我们看见光——钱理群先生访谈录[J]. 文敏.  书城. 2008(02)
[8]一个世纪的背影——中国新诗1977—2000[J]. 谢冕.  文艺争鸣. 2007(10)
[9]也说林庚诗的“晚唐的美丽”[J]. 孙玉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10]文学研究中的“汉学心态”[J]. 温儒敏.  文艺争鸣. 2007(07)



本文编号:3086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086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8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