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吴宓旧体诗词创作论

发布时间:2021-03-30 17:32
  吴宓(1894-1978),陕西三原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吴宓从少年时代习诗,一生笔耕不辍,有二十卷,共计一千六百余首诗词集《吴宓诗集》行世。他的诗作在折射近代中国社会历史进程;表现过渡时代现代人的情感与思想;对“诗界革命”的继承与开拓;以及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以吴宓的诗词创作为本位,通过内部文本细读和外部研究相结合;纵向的诗词渊源传统和横向同时代师友诗词相结合的方式;并参照吴宓的诗学思想,力图对吴宓的诗词创作做整体性的考察与分析。本文由引言、主体部分的三章与结语共同组成。引言是对吴宓“其人其世”作分析,对吴宓诗词创作的概况进行梳理概括,对其诗词的评价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总结归纳。藉此来确定吴宓诗词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意义、价值之所在。第一章:根据题材的不同,笔者将吴宓的诗词分成四种类型:纪事感事诗、爱情诗、赠答悼挽诗、纪游诗。这四种题材几乎涵盖了吴宓全部的诗作。吴宓诗词创作的原则是:“求真,有作必录,毫无删汰”。不同题材类型的诗词为我们展现出矛盾又丰富着的吴宓的情感历程与思想轨迹。因此,通过题材分类考察其旧体诗词中的主题意蕴,借以勾勒出吴宓思想、情...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吴宓其人其世
    二、吴宓诗词创作概况
    三、吴宓诗词的评价研究
第一章 吴宓旧体诗词的题材类型与主题意蕴
    第一节 纪事感事诗与家国情怀
        一、青年时期:少年心久藏忧患,愁绪如云拨未开
        二、悲剧时期:敌笑亲讥无一可,情亏志折事全终
        三、哀歌时期:忽忽已经三世劫,依依犹系万丝愁
    第二节 爱情诗与“柏拉图之恋”
        一、怨情诗:火山内蕴真情赤,喷薄无由空灼急
        二、忏情诗:始信情场原理窟,未甘术取任缘差
        三、悼情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三节 赠答悼挽诗与人世温情
        一、前辈师长:历劫方窥贤圣意,启愚终感父师恩
        二、同辈友朋:老我浮生无住着,流转死生世上情
        三、晚辈后学:乱离疾病尚嘉辰,交契忘年语笑亲
    第四节 纪游诗与“冷热心肠”
        一、西征杂诗:“入世之热肠”
        二、南游、欧游杂诗:“离逸于山水”
第二章 吴宓旧体诗词的艺术风格与诗学观念
    第一节 情思的表达与“诗界革命”
        一、诗材的撷取:“新材料入旧格律”
        二、诗境的创造:“旧风格含新意境”
    第二节 意象与典故:“亚椠欧铅意欲兼”
        一、意象:陆沉花落逐马驰,空轩烛摇迎风灭
        二、典故:一国无文馀剥蚀,六家有和验纵横
    第三节 意境的营造与“三境说”
    第四节 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嬗变
        一、早期:缠绵温厚、幽怨典雅
        二、后期:悲凉哀愤
第三章 吴宓旧体诗词的思想艺术渊源
    第一节 思想渊源
        一、中国传统儒家的思想渊源
        二、新人文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择取
    第二节 艺术渊源
        一、中国古典诗艺
        二、外国现代诗歌艺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吴宓诗词创作统计表
附录(二) 吴宓译诗统计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落花之咏:陈宝琛王国维吴宓陈寅恪之心灵诗学[J]. 胡晓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5)
[2]论郑孝胥对学衡派诗人的影响[J]. 张元卿.  新文学史料. 2014(03)
[3]吴宓与杜甫[J]. 孔令环.  杜甫研究学刊. 2013(01)
[4]吴宓旧体诗论之渊源探微[J]. 黎聪.  文艺争鸣. 2013(03)
[5]吴宓、陈寅恪杜诗接受之比较[J]. 孔令环.  中州学刊. 2012(06)
[6]吴宓与美国文学[J]. 王小林.  中国文学研究. 2012(04)
[7]殉道殉情完世业,依新依旧共诗神——论吴宓的诗歌批评观[J]. 孙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8]吴宓诗学思想的历史价值和困顿命运研究[J]. 孙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9]从一首散文诗看吴宓的为“诗”与为“人”[J]. 余石屹,汤琴.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10]从《五十生日诗》看吴宓的悲剧人生[J]. 傅宏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05)

硕士论文
[1]吴宓诗歌理论研究[D]. 黎聪.华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09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09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7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