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再生与流变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古典主义

发布时间:2021-04-03 21:20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古典主义思潮,是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发展史上颇有“意味”的事件,值得重视和研讨。随着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推进和深入,它已日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但从总体上看,迄今为止,这一课题尚未得到系统翔实的研究,很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在充分吸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的任务和预设目标是:梳理出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古典主义线索,描述其历史面貌及基本特征,对这一文学思潮进行文化、美学定位。按照人们通常的解释,古典主义大致可分为狭义、广义两种。狭义的古典主义特指十七、十八世纪以法国为中心波及当时整个欧洲的文艺运动和思潮;广义的古典主义指一种人类基本的文学精神和审美理想,调和矛盾冲突、追求和谐平衡、讲究恰当适度为其主要特征,传统、权威、节制、均衡、规范等是其常用话语。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文学精神和美学倾向,古典主义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中均有程度不同的表现,现代中国文学自然也不例外。在激烈变革、转型的语境里,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古典主义虽然位居边缘,难以成为大潮和主流,但也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时隐时现、不绝如缕。现代中国文学伊始,即有学衡派的倡导;稍后,经新月派理论发言人梁实秋的大力宣扬,古典主...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西方古典主义及其文学观
    一 作为文学思潮和运动的古典主义
    二 作为一种文学基本精神的古典主义
    三 古典主义的文学观及其美学思想
第二章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古典主义
    一 “正名”研究现状范围限定
    二 古典主义的“再生”与流变
    三 在守成中开新:现代化与古典主义
第三章 学衡派:从人生道德论文学
    一 学衡派的崛起与古典主义思潮的涌动
    二 “模仿说”的激活和创造性阐释
    三 “美之大者为善
    四 与新文学的对峙、对话
第四章 梁实秋:古典主义文艺思想的守持与反响
    一 始终不渝的守持古典主义
    二 人性论与文学观的内涵
    三 对现代中国文学的深刻介入
第五章 新月文学:理性与秩序
    一 新月派的文学观及其意义
    二 乱世中的常态与“安分
    三 “古典的体制与法度
    四 理性节制下的文学世界
主要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春,美,恶魔,艺术……”──唯美一颓废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戏剧(上)[J]. 解志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9(03)
[2]浪漫主义的抉择与嬗变——论徐志摩诗歌创作分期[J]. 陈玉强.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9(02)
[3]论“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J]. 李怡.  中国社会科学. 1998(06)
[4]中国新古典主义文学论(上)[J]. 王富仁.  天津社会科学. 1998(03)
[5]追忆邵洵美和一场文学小论争[J]. 卞之琳.  新文学史料. 1989(03)
[6]从新发现的三篇佚文看梁实秋对“普罗文学”的态度[J]. 刘丽华.  鲁迅研究动态. 1989(Z1)



本文编号:3117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17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5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