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7 22:28
  自科学技术产生以来,人们关于科学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直存在争论,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理论界对高速发展的全球科技的反省需求呈现出愈来愈强烈的紧迫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真正有创见的科技思想,现实需要我们回到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源头。批判性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特质,也是马克思思想能够保持恒久的生命力和魅力的原因所在。在对科技的思考中,马克思也体现了这一思维方式。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同马克思经济观、历史观、实践观、发展观等一样,是其思想中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要从科技的本质与价值、人的异化、自然与生态、社会生产与社会制度等视域对科技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国外学界对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主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英美学者、前苏联和东欧学者、日本技术论者这四大研究群体。这些研究群体的视角是不同的,法兰克福学派主要研究马克思科技异化思想,英美学者主要研究马克思技术本质和技术伦理等思想,前苏联东欧学者主要研究马克思技术概念和技术分类,日本技术论者主要研究马克思技术概念和技术本质。国外学者对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研究呈现出非系统性、多样化...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选题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3.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科学与技术的定义及关系
        1.4.2 马克思论科学与技术合流
        1.4.3 “批判”概念与马克思学术思想的批判本性
第2章 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理论特点
    2.1 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产生背景与理论源泉
        2.1.1 马克思时代的科学技术背景
        2.1.2 古希腊自然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文化
        2.1.3 卢梭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科技的早期批判
        2.1.4 马克思本人的科技知识基础
    2.2 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演进轨迹
        2.2.1 早期人道主义视野中的科技批判思想
        2.2.2 实践唯物主义确立时期的科技批判思想
        2.2.3 思想成熟时期的科技批判思想
    2.3 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主要特点
        2.3.1 实践基础上的批判是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主线
        2.3.2 “现实的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根本宗旨
        2.3.3 体制制度的批判是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聚集的主题
        2.3.4 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是一种全息式论域的批判性考察
        2.3.5 在批判方式上实现了人本主义批判到社会历史批判的转向
第3章 基于科技本质与价值视域的科技批判
    3.1 科技的本质
        3.1.1 人类最基本的感性活动形式
        3.1.2 人的本质的直接体现
        3.1.3 具有审美和生命维持的双重维度
    3.2 科技的生产力价值
        3.2.1 从理论上阐述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
        3.2.2 技术是一种直接的生产力
        3.2.3 对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考察
    3.3 科技的解放价值
        3.3.1 科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
        3.3.2 科技是历史有力的杠杆和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
        3.3.3 科技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必要手段
第4章 基于人的异化视域的科技批判
    4.1 关于异化及科技异化
        4.1.1 “异化”的由来
        4.1.2 关于科技异化
    4.2 科技使人的生存状态异化
        4.2.1 延长工作时间与增加劳动强度
        4.2.2 对工人肉体健康的损害
        4.2.3 对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的占有
        4.2.4 工人社会地位的下降与资本家统治地位的加强
    4.3 科技使人的精神状态和道德异化
        4.3.1 劳动自主性丧失下的人的片面化发展
        4.3.2 片面化发展下的人的个性的丧失
        4.3.3 科技的发展与道德败坏并存
第5章 基于自然与生态视域的科技批判
    5.1 马克思的自然范畴
        5.1.1 自然的先在性及人对自然的从属性
        5.1.2 人的技术活动促使人与自然界的相互生成
        5.1.3 人的技术活动促使自然史和人类史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5.2 资本主义科技文明下自然的破坏
        5.2.1 科技活动在不同社会阶段对自然的影响
        5.2.2 资本主义科技文明对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的破坏
        5.2.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源有限性的制约
    5.3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
        5.3.1 不以自然规律为依据的科技活动只会带来灾难
        5.3.2 科技活动应当遵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
        5.3.3 未来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解
第6章 基于社会生产与社会制度视域的科技批判
    6.1 科技与社会生产的双向互动
        6.1.1 对科技依赖社会需求的历史考察
        6.1.2 对科技进步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考察
        6.1.3 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方式变迁的历史考察
    6.2 科技与社会制度变迁及世界历史的开创
        6.2.1 科技对社会制度变迁的影响
        6.2.2 科技发展与世界历史的开创
    6.3 科技危机与社会模式
        6.3.1 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
        6.3.2 科技与资本的联姻
        6.3.3 科技危机消除路径
        6.3.4 未来社会模式
第7章 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当代发展
    7.1 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在西方学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
        7.1.1 西方思想家对马克思批判思想的发展
        7.1.2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发展
        7.1.3 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内涵
    7.2 当代中国弘扬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的逻辑理路
        7.2.1 在对西方科学主义进行反思中弘扬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
        7.2.2 在深刻认识当代科技新变化中弘扬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
        7.2.3 在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中弘扬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
    7.3 以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为指导构建当代中国科技批判思想体系
        7.3.1 构建当代中国科技批判思想体系的意义
        7.3.2 建构当代中国科技批判思想体系的原则
结束语
后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本文编号:3124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24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d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