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法律运行中的非理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7 06:26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人的存在及人类精神的发展为基础,以理性具有主导地位为前提,以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为出发点,并藉助哲学、法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及行为学等多学科知识,较系统地探究在法律运行过程中非理性及非理性因素对人的影响。本文的核心论点在于,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人类理性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就是说法律面对的人应该都是理性的。但遗憾的是,正如20世纪中叶兴起的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奉行的“理性人假设”提出的挑战那样,人的认知系统是存在局限性的,非理性的因素会对人的思维认识及社会实践产生影响。因此,在法律运行的过程中,人的非理性因素同样会本能的、时不时的冒出来影响着人的思维认识及行为结果。按照这个研究思路,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重点从学理上阐述理性、非理性有关问题,为后三章具体研究“法律运行中的非理性”奠定基础。首先,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界说了理性与非理性,分析了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一极两面”的辩证关系及价值定位,强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不存在纯粹的理性或者非理性,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以及两者之间...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20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一极与两面——对于非理性认识的演进与变迁
    第一节 价值定位——理性何以占据主导地位
        一、理性的一般考察
        二、理性发展的历史探源
        三、理性在“一极两面”中的定位
        四、理性与法律关系的多重考量
    第二节 社会变迁----非理性何以不再边缘
        一、非理性的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
        二、非理性研究领域得到新的拓展
        三、非理性对法治建设产生的影响
    第三节 理论概括----非理性研究的启示
        一、归纳提炼非理性的“界说”
        二、非理性研究要作对比性探讨
        三、非理性与非理性主义的区分
        四、社会法治生活中非理性的扬弃
第二章 分散与整合——立法活动中对于非理性的修正
    第一节 立法与理性的法哲学思考
        一、西方法律理性的历史借鉴
        二、立法中理性的分散与整合
    第二节 立法过程和多环节中的非理性逆动
        一、中外立法案例的新启示
        二、立法多环节非理性的影响
        三、立法中非理性因素的整合
        四、立法中非理性的负面作用
    第三节 立法理性对于非理性的克服与修正
        一、克服弱势群体被边缘化的趋势
        二、修正不同社团之间的失衡格局
        三、畅通社会公众参与的表达渠道
        四、完善立法博弈中的体制与机制
第三章 完全与有限——人的法律行为的非理性分析
    第一节 意思自治----法律中的理性人假定
        一、意思自治的产生与发展
        二、意思自治的原则与内涵
        三、意思自治与法律理性人
    第二节 囚徒困境----自以为是的“理性”
        一、囚徒困境中个体理性的悖论
        二、经典假设:囚徒困境中人的不“完全”理性
        三、囚徒困境的克服与法律的产生
    第三节 从众效应----有限理性的行为决策
        一、从众效应:有限理性的选择
        二、从众效应产生中的心理分析
        三、从众效应的法律影响和纠正
        四、从众心理的矫正对策和措施
    第四节 极端表现----个体行为的非理性偏差及克服
        一、激情犯罪的剖析及预防
        二、信访不信法的剖析及纠正
        三、极端维权的剖析及防控
第四章 理想与现实——司法裁决的真实思维过程剖析
    第一节 从事实到法条----裁决活动的理想逻辑
        一、裁判中的案件事实
        二、裁判中的法律条文
        三、事实与规范的关系
    第二节 从前见到预判----非理性的思维过程
        一、法官法律前见的思维过程
        二、法官庭前预判的思维过程
    第三节 从群体到个体----法官的个性与偏见
        一、法官群体理性的预设及反思
        二、法官个体非理性因素的属性
        三、司法审判中非理性因素的表现
    第四节 从理念到机制----非理性的思维偏差克服
        一、树立正确的现代司法理念
        二、构建防控冤案的保障机制
        三、健全合理的审判运作机制
        四、改进创新审判的管理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现代司法制度的解读与反思[J]. 李乾.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2]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统一的法官思维障碍与解决思路[J]. 周海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3]司法立宪主义与中国司法改革[J]. 江国华.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6(01)
[4]从立法技术到治理理念——中国语境下法律激励理论的转向[J]. 丰霏.  法商研究. 2015(03)
[5]刑事冤案形成的认知科学原理——以“赵作海”案为视角[J]. 沙季超.  学术探索. 2015(04)
[6]锚定效应对刑事冤案的影响——以“念斌”案为样本[J]. 沙季超.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7]对进一步优化立法权限配置的思考[J]. 丁祖年,路国连.  法治研究. 2015(02)
[8]论犯罪后的态度对量刑的影响[J]. 张明楷.  法学杂志. 2015(02)
[9]个体理性与集体非理性:边界、均衡及规制[J]. 王玉玲,程瑜.  财贸研究. 2015(01)
[10]全民守法何以可能?[J]. 胡玉鸿.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博士论文
[1]从绝对理性到有限理性[D]. 王现伟.吉林大学 2013
[2]我国公众立法参与的制度化研究[D]. 黄洪旺.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行政决策的非理性维度研究[D]. 苏曦凌.湘潭大学 2011
[4]模拟法律决策中的后见偏差及影响因素[D]. 彭慰慰.湖南师范大学 2010
[5]刑事冤案问题研究[D]. 赵琳琳.中国政法大学 2008
[6]生存矛盾与非理性主义转向[D]. 白雪晖.吉林大学 2006
[7]多维视野中的非理性及其价值研究[D]. 何颖.黑龙江大学 2002
[8]非理性的价值及其引导[D]. 王勤.中共中央党校 1999

硕士论文
[1]论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统一[D]. 李云增.黑龙江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91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91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d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