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梁启超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6 12:35
  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起到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在道德教育方面,梁启超的自我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实践纵向贯穿一生,横向涵盖其全部生活,始终与其文化意识紧密交织。不懈探索中,他提出中西文化互补互新、共建人类文明,积极挖掘中国传统伦理资源应用于自己的德育实践。梁启超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蕴含着许多开创性见解,可以为当代道德教育带来多方面的启发。本文试图完整呈现梁启超道德教育思想的原貌,并基于当前道德教育的现实需要发掘其当代价值。首先通过探求梁启超所处时代背景和他的自身经历,追溯思想渊源,找到其道德教育思想的现实和理论基础,对梁启超道德教育思想的产生进行历史梳理。勤学不辍的梁启超在他跌宕的一生中以传统儒释道三家与诸子学说为基础,接受日本明治思潮影响,积极吸收西方学说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教育思想。继而,本文通过整理梁启超关于道德教育的理论思考和他的道德教育实践,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完整呈现其道德教育思想。在理论思考方面,围绕着个体与群体关系、道德与知识关系两大主题,做出了四个部分的归纳,即相善其群、独善其身、群己和谐、德智相合。其中前三部分主要在个群关系上展开...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基本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梁启超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
    2.1 梁启超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2.1.2“过渡时代“之道德危机
        2.1.3 匡道德以救国族
    2.2 梁启超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个人条件
        2.2.1 重理尚节,淑身济物的家庭氛围
        2.2.2 救国赴难,跌宕起落的人生经历
        2.2.3 学以济言,为国民师的教育实践
    2.3 梁启超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2.3.1 传统道德思想
        2.3.2 日本明治思潮
        2.3.3 西方道德学说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梁启超道德教育的理论思考
    3.1 相善其群
        3.1.1“群不死”观
        3.1.2“德之立,所以利群”
        3.1.3 群之大者为国
    3.2 独善其身
        3.2.1 精神之欲高于物质之欲
        3.2.2 明心尽性,发扬“心力”
        3.2.3 知命立命,知不可而为
        3.2.4 为而不有,无所为而为
    3.3 群己和谐
        3.3.1 国者,积民而成也
        3.3.2 独立、自治而就群
        3.3.3 仁爱之心私而推公
    3.4 德智相合
        3.4.1 尊德性、道问学之歧
        3.4.2 知识之上有道德为原
        3.4.3 道德养成的智识路向
        3.4.4 德智统和于经世理想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梁启超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4.1 自我修养
        4.1.1 自力勉行
        4.1.2 知本慎独
        4.1.3 涵养扩充
        4.1.4 矫正省克
    4.2 学校教育
        4.2.1 现代学校教育建设
        4.2.2 教育家的自家田地
    4.3 家庭养成
        4.3.1 平等友爱,和睦共处
        4.3.2 家中讲学,以身为范
        4.3.3 鸿雁传书,答疑解惑
    4.4 社会教化
        4.4.1 变制度以易风俗
        4.4.2 设报馆以开风气
        4.4.3 新文学以厉风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梁启超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5.1 道德教育理念上的借鉴价值
        5.1.1 德智并行,内外兼用
        5.1.2 回归生活,以文化人
        5.1.3 立足庸德,追求高尚
    5.2 道德教育目的上的借鉴价值
        5.2.1 跳出德育目的本位论
        5.2.2 追求人的整体和谐
    5.3 道德教育内容上的借鉴价值
        5.3.1 强化集体主义道德
        5.3.2 拔高个体道德境界
    5.4 道德教育方法上的借鉴价值
        5.4.1 情感陶冶,趣味引导
        5.4.2 强制训练,循序渐进
        5.4.3 内求通达,古为今用
    5.5 道德教育途径上的借鉴价值
        5.5.1 发挥通识课程道德教育功能
        5.5.2 注重各领域的制度道德建设
        5.5.3 积极引导大众传媒价值影响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梁启超的“常识”观[J]. 夏晓虹.  天津社会科学. 2014(01)
[2]“人性恶”是法律、法治的人性基础吗?[J]. 严存生.  河北法学. 2014(03)
[3]德育理念的本质、分类及形成[J]. 张典兵,赵志恒.  湖北社会科学. 2013(09)
[4]儒家经世理念的思想传统[J]. 张灏,苏鹏辉.  政治思想史. 2013(03)
[5]公德、私德的分离与公共理性建构的二重性——以梁启超、李泽厚的观点为参照[J]. 田超.  道德与文明. 2013(03)
[6]梁启超道德诉求的三次转型[J]. 尤小立.  天津社会科学. 2013(02)
[7]梁启超对孔子人生哲学的阐释[J]. 彭树欣.  孔子研究. 2013(01)
[8]新文化运动语境中梁启超“情感”观的转变[J]. 张冠夫.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9]晚清知识分子现代国家观念的生成[J]. 俞祖华.  河北学刊. 2013(01)
[10]走向公德养成论——以梁启超的《新民说》为起点[J]. 黄建跃,黎红雷.  现代哲学. 2012(05)

博士论文
[1]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D]. 敖福军.中央民族大学 2011
[2]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 张力红.河北师范大学 2010
[3]先秦儒家道德价值思想及其现代启示研究[D]. 薛晓萍.河北师范大学 2010
[4]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 陈勇军.首都师范大学 2011
[5]德育主体论[D]. 于光.东北师范大学 2009
[6]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 闫伟杰.厦门大学 2009
[7]平民化自由人格[D]. 李金和.首都师范大学 2009
[8]梁启超趣味论研究[D]. 方红梅.武汉大学 2008
[9]荀子伦理思想研究[D]. 王楷.北京大学 2008
[10]道德减法[D]. 谭维智.华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06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206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6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