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奥运对和平的追求 ——促进北京奥运稳定与中国和平发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0 13:02
  奥运对和平的追求是人类对富有政治意义的体育精神家园的向往。当今,中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大都关注提高运动成绩和经济效益等问题,以及一般的体育与政治问题的研究,尚未发现有人探索奥运追求和平的课题。公元前八世纪,希腊人为了敬仰神灵、规避战乱、稳定秩序,创造了一种通过公平竞赛促进“和平”的规则,即奥林匹克“神圣休战”制度。这既是古希腊人抛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人类建立公共秩序做出的突出贡献,也是一项具有政治意义的体育制度创新,更是奥运彰显人性,“扬善抑恶”的表现。奥林匹克“神圣休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与当时古希腊的民主、正义、公平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考证奥运历史颇受启迪:奥运追求和平是一种具有政治意义的公共体育精神,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它强化了“类”文明,淡化了“种”意识。因而,目前研究奥运对和平的追求,不仅有利于培养公共意识,造就世界公民,促进人类和平,而且更有利于提升北京奥运的水准,促进国家和平发展。为此,我们要主动研究承办北京奥运会的软实力的建设:首先,调整国家承办北京奥运会的战略,为促进中国和平发展创造条件;其次,调整国民承办北京奥运会的心态,为控制北京奥运的“失稳”奠定基础;...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对和平的认识
    (一) 和平的定义
        1. 古代中西方对和平认识上的差异
        2. 和平的内涵
        3. 对和平的综合认识
    (二) 人性与和平
        1. 对人性的理解
        2. “和平”与“争斗”是人性的表现
        3. 奥运对和平的追求符合人的“类”本性
    (三) 稳定与和平
        1. 稳定与和平的关系
        2. 稳定与奥运的关系
二、奥林匹克运动追求和平历程的政治学分析
    (一) 古奥运对和平追求的历史启迪
        1. 古奥运追求和平——“神圣休战”产生的政治环境
        2. 古希腊政治环境中的和平理念
        3. 古希腊“神圣休战”制度的政治渊源
        4. 古希腊政治衰败与古奥运的衰亡
        5. 古希腊奥运会及“神圣休战”制度的政治学分析
        6. 古希腊奥运会与古代中国体育
    (二)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追求和平的政治学分析
        1. 现代奥运追求和平的思想渊源
        2. 现代奥运追求和平面临的挑战
        3. 现代奥运促进和平采取的改革措施
        4.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中国体育
三、古今奥运追求和平的启迪
    (一) 奥运追求和平是具有政治意义的公共体育精神
        1. 奥运宗旨是一种具有“类”意识的公共体育精神
        2. 奥运宗旨是一种具有政治意义的公共体育精神
        3. 奥运树立公共体育精神,有助于淡化“种”意识
        4. 奥运树立公共体育精神,有助于培养“类”意识
    (二) 奥运追求和平,有助于尊重文化多元性,利于和谐世界
        1. 奥运追求和平有助于尊重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2. 奥运追求和平有助于构建和谐世界
    (三) 奥运追求和平是对自身的超越,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1. 奥运“神圣休战”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2. 奥运追求和平是对自身竞技的超越
        3. 奥运参与者追求和平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四) 奥运追求和平有助于提高参与国的综合国力
    (五) 研究奥运追求和平,有助于促进北京奥运稳定与国家和平发展
四、北京奥运追求和平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 北京奥运追求和平面临的政治问题
        1. 过度的民族主义情绪上升
        2. “中国威胁论”在张扬
        3. 区域政治环境紧张
        4. 国内社会“矛盾凸显期”的存在
    (二) 北京奥运追求和平的积极对策——加强软实力建设
        1. 研究“软实力”,为提升北京奥运会价值提供依据
        2. 调整战略,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条件
        3. 调整心态,促进北京奥运稳定
        4. 加强公民养成教育,为北京奥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5. 增加文化含量,促进北京奥运赛事的人性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育在国家对外关系中的作用分析[J]. 戴轶,赵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03)
[2]北京奥运会对我国发展的影响[J]. 何振梁.  体育文化导刊. 2004(03)
[3]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J]. 门洪华.  太平洋学报. 2004(02)
[4]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J]. 谢经良,刘强德.  体育文化导刊. 2004(01)
[5]国际政治关系诸因素变化对我国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 王建国,王芬.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01)
[6]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体育发展[J]. 熊斗寅.  体育文化导刊. 2003(10)
[7]全球化:认同还是拒斥?——来自世界各地区的经验与反应[J]. 吴志成,李敏.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3(05)
[8]东京奥运会后日本体育发展带来的启示[J]. 郑贺.  体育文化导刊. 2003(09)
[9]政治文明的主题:人类对合理的公共秩序的追求[J]. 周光辉.  社会科学战线. 2003(04)
[10]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J]. 喻坚.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3(01)



本文编号:3239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239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c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