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现代诗学中的审美主义:中国与西方

发布时间:2021-06-28 09:42
  本论文是对外来诗学在现代中国语境中的影响研究,重在梳理外来诗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线索,进而探究它启动中国现代诗学转型的文化机制。想解决的问题是,中国现代诗学观念的创始者是如何根据中国古典诗学传统,有选择地吸收和改造了外来诗学,使之成为现代诗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在此基础上对外来诗学输入中国的成败利弊作出尽量客观的学理分析。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外来诗学在中国传播及其对中国现代诗学所产生的影响作系统和深入的专题研究,并进而探究其学术规范与传播机制者尚不多见,需要我们对这个薄弱学术环节加以认真填补。就研究方法而言,本文对20世纪中国诗学的审视,是从比较诗学和审美现代性的角度切入的。 论文共分八章,立足于中西文化—美学比较角度,考察现代诗学在中国的系统化生成,探寻现代诗学在中国的接受机制、建构特质和发展理路,从这种新的视角出发,审视中国诗学在20世纪上半期的生成演变史。“导论”梳理情况,提出问题;第一章分析王国维将西方美学中的艺术现代性追求引入中国,与传统诗学观念的工具论信念发生冲突,从而开启了一个现代审美意识的自觉时代;第二章探讨创造社前期一些代表人物特别是郭沫若和郁达夫所主...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追寻一种比较诗学的视野
第一章 王国维:现代审美意识的自觉
    一、 非功利性:对文艺特质的认识
    二、 无用之用:反对工具论
    三、 中国传统文论对王国维诗学观的影响
第二章 前期创造社:“审美无利害”命题的进一步修改
    一、 郭沫若:无目的论的早期诗学话语
    二、 郁达夫:融合主客观的生命诗学
第三章 新月派:现代诗学审美话语的真正确立
    一、 闻一多:形式本体论诗学
    二、 徐志摩:唯美主义文艺观
第四章 现代诗学审美话语的集中理论形态
    一、 朱光潜:审美生命论诗学
    二、 梁宗岱:审美形式主义诗学
第五章 障碍与认同:新人文主义的现代性建构与乌托邦冲动
    一、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演进逻辑
    二、 “人性”与梁实秋的诗学观
    三、 新人文主义的乌托邦
第六章 体认与会通:自然主义诗学的中国化阐释
    一、 自然主义的译介与传播
    二、 茅盾的自然主义诗学观
第七章 感应与冥合:象征主义诗学的理论旅行
    一、 1913-1926:象征主义诗学的滥觞
    二、 1927-1937:象征主义诗学的鼎盛
    三、 1938-1949:象征主义诗学的潜流
第八章 反思与重构:表现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接受与变形
    一、 表现主义的翻译和介绍
    二、 林语堂表现主义诗学体系的建构
    三、 郭沫若泛表现主义诗学体系的建构
结语: 遮蔽与去蔽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论著
后记



本文编号:3254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254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f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