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现代汉语诗学与基督教

发布时间:2021-06-29 01:16
  现代汉语诗学与基督教这一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它是现当代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要子课题。现代汉语文学近百年的现代性运动所累积的大量问题,归根到底是价值问题。这个问题到今天不仅绕不过去,而且必须解决,否则许多问题都会纠缠不清。如何解决,路径可以多样。返回现代汉语诗学价值建构源头,厘清意义生成演变过程,考量其价值形态,审理其合法性,应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现代汉语诗学与基督教的研究,正是进行着这样一种开创性的尝试。 中国之现代性,是后发的、被迫的现代性,是在中西古今文化碰撞交汇中形成的现代性,作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两个重要源头之一的基督教,无疑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以致于近十年,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基督教的关系,一度成为学术热点,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路易斯·罗宾逊的《两刃剑:基督教与二十世纪中国小说》、马佳的《十字架下的徘徊:基督宗教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学》、杨剑龙的《旷野的呼声: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文化》、王本朝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许正林的《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以及刘勇、谭桂林等人的有关论述,都是这方面的重要收获。这些成果,在对现当代文学、现当代作家与基督教历史关系...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3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引论:问与思的路向
    一、问题的缘起
    二、论域与方法
    三、思与言的进路
第一章 现代汉语诗学的基督教语境
    第一节 现代问题与基督教
        1.现代文化与基督教
        2.现代政治与基督教
        3.现代伦理与基督教
        4.现代科学与基督教
    第二节 审美主义与基督教
        1.替代宗教说
        2.审美宗教化
        3.终结与开启
    第三节 现代汉语文学与基督教
        1.作家与基督教
        2.作品与基督教
第二章 现代汉语诗学与基督教的话语逻辑
    第一节 伦理话语
        1.亏空与进入
        2.神格与人格
        3.创世与创造
        4.受难与承担
    第二节 政治话语
        1.从伦理话语向政治话语转换
        2.人的成长与信仰改塑
        3.宗教修辞与政治叙事
        4.苦难政治与灵魂自救
    第三节 宗教话语
        1.大诗与圣诗
        2.诗学与神学
        3.信心与写作
        4.文格与神格
第三章 启蒙诗学与基督教
    第一节 西方启蒙与本土语境
    第二节 启蒙后果与个体信仰
    第三节 立人意涵与再度救赎
    第四节 伪士当去与迷信可存
第四章 普世诗学与基督教
    第一节 普世诗学观
        1.个人与人类勘定
        2.平民与民粹辩证
    第二节 价值论基础
        1.博爱与兼爱论析
        2.灵肉一致说疏解
    第三节 文学与宗教
第五章 爱的诗学与基督教
    第一节 话语建构
    第二节 思想质料
        1.神秘的宇宙观
        2.基督教的博爱
        3.泛神论思想
        4.自然人性
        5.爱的实质
    第三节 《圣经》索隐
    第四节 动机结构
        1.抵抗虚无主义
        2.解决生死问题
        3.反抗人间不幸
第六章 存在诗学与基督教
    第一节 极限情景与人的有限
    第二节 写作之夜与存在之思
    第三节 神性之域与写作零度
    第四节 话语仰望与可能世界
第七章 民间诗学与基督教
    第一节 诗的遮蔽
    第二节 诗的澄明
第八章 现代汉语诗学的现代性与基督教
    第一节 西学意义上的现代性与基督教
        1.西学意义上的现代性
        2.现代性与基督教
    第二节 汉语语境中的现代性与基督教
        1.汉语语境中的现代性
        2.汉语现代性语境中的基督教
    第三节 汉语诗学的现代性建构与基督教
        1.元叙事与基督教
        2.世俗性与基督教
        3.超越性与基督教
        4.反思性与基督教
结语:“我们”的诗学如何可能?
主要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声明
后记



本文编号:3255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255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6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