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关系视域下的儒耶对话及其现代阐释 ——以孟子和保罗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7-31 12:40
  在全球一体化与世界多元化的时代语境下,人类已经迈入了“第二个轴心时代”,全球意识、跨文化意识、多元文化意识、对话意识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和宗教对话运动的兴起,儒学与基督教作为中西文化对话的核心主体,二者之间的对话也终于能够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进入了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历程。儒耶对话中,独断论、排他论的对话模式渐趋被包容论、多元论、融合论所取代,儒耶之间从彼此之间的碰撞、冲突、对抗、甚至仇视逐渐走向了理解、对话、沟通、甚至融会。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历史契机下,对于儒耶对话的研究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在一个现代化或者后现代的时代背景下,儒学与基督教之间的对话有何意义可言?儒学与基督教之间有何异同会通之处?儒耶之间如何实现更为深刻、更为广泛的对话和融合?以人文、道德为主要特色的儒学对于基督教有何意义可言?它又可以从基督教的真理中学习到什么?以神学、启示为主要基调的基督教对于儒学有何价值可言?它又能够从儒学的智慧中借鉴什么?如何在儒耶对话中实现彼此理论体系的更新和完善?儒耶之间的对话和融合可以对现代社会的信仰危机、精神危机、道德危机以及生态危机起到何种启迪意义?诸如此类的...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
    三、孟子和保罗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简介
    四、孟子和保罗的思想概论及其学术源渊
第一章 人与神圣者之关系
    第一节 孟子之天与保罗之上帝
        一、孟子的“不言之天”
        二、保罗的“启示”之上帝
        小结
    第二节 神圣者与人性
        一、孟子的人性论
        二、保罗的人性论
        小结
    第三节 超越与内在之间
        一、孟子天道观的超越与内在
        二、保罗上帝观的超越与内在
        小结
    第四节 “神道设教”与“宗教”
        一、孟子的心性教化之教
        二、保罗的宗教信仰之教
        小结
第二章 人与自我之关系
    第一节 人的自然性与精神性
        一、孟子的大体、小体之辨
        二、保罗的灵肉之分
        小结
    第二节 德福之间
        一、孟子的性命之辨
        二、保罗末世论的报应观
        小结
    第三节 内在精神与外在秩序之间
        一、孟子的仁与礼
        二、保罗的信心与行为
        小结
    第四节 自我超越与精神境界
        一、孟子的成圣观
        二、保罗的成圣观
        小结
第三章 人与人之关系
    第一节 “仁”与“爱”
        一、孟子之“仁”
        二、保罗之“爱”
        小结
    第二节 家庭关系中的人
        一、孟子的孝亲观
        二、保罗的孝道观
        小结
    第三节 政治关系中的人
        一、孟子道德政治关系中的人
        二、保罗神学政治关系中的人
        小结
    第四节 经济关系中的人
        一、孟子的义利之辨和劳心劳力说
        二、保罗的上帝与玛门之别和均平观念
        小结
第四章 人与自然之关系
    第一节 孟子的道德之生态与保罗的宗教之生态
        一、孟子的道德之生态
        二、保罗的宗教之生态
        小结
第五章 理想国度
    第一节 孟子的三代之治与保罗的末世天国
        一、孟子的三代之治
        二、保罗的末世天国
        小结
结语
    一、儒耶的异同与会通——语言的不同,不是精神的不同
    二.儒耶对话的障碍及其现代性突破
    三、儒耶对话对于儒耶哲学创造性转化的理论意义
    四、在相互融合中重建关系中的和谐
中外文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竹帛《五行》的“圣”字解读先秦儒家思想的内在化走向[J]. 朱小明.  中原文化研究. 2013(04)
[2]耶儒成圣论比较研究[J]. 郭清香.  伦理学研究. 2012(04)
[3]儒耶之间对话的可能性[J]. 白诗朗,王强伟,曹峰.  文史哲. 2011(04)
[4]雅典与耶路撒冷——对圣保罗神学思想的思想底色的一种解读[J]. 于竞游.  理论界. 2010(03)
[5]保罗神学中的恩典与律法[J]. 查常平.  宗教学研究. 2007(01)
[6]保罗神学的语言观与时间观[J]. 查常平.  宗教学研究. 2006(03)
[7]论保罗的精神操练[J]. 张思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9)
[8]从“郊社之礼”看儒耶分歧[J]. 李存山.  中国哲学史. 2006(01)
[9]儒学和基督教“孝”伦理观之比较[J]. 陈治国.  河北学刊. 2005(06)
[10]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J]. 杜维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2)

博士论文
[1]儒学宗教性问题研究[D]. 周红.黑龙江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13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13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4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