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探究

发布时间:2021-08-04 02:07
  2005年,曹顺庆明确提出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力证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为国内外的比较文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虽然变异学理论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完善,但学界还是缺乏对该理论的系统性研究。本文力图理清对变异学理论的总体认知,建构变异学理论体系。论文以变异学理论的历史纵向发展为主线。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论文选题的研究现状、目的、意义、和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正文,第一章,从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困境和中外学者对文学中变异现象的研究开始,探究变异学理论提出的学科背景,阐明变异学理论与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以及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之间的关系。第二章,首先是阐释变异学理论的基本特征:跨越性、异质性和文学性。其次是从跨语言变异研究、跨文化变异研究和跨文明变异研究三大层面阐释变异学理论。再者是大胆尝试总结变异学理论的方法论。第三章,通过对中国古代文论、跨文明理论、形象学、译介学、阐释学、接受美学等理论与变异学理论的平行研究,在探究变异学理论的理论渊源和哲学基础的同时,着重研究这些文论中对变异学理论具有启发意义的原理和方法论。第四章,是对变异学理论的意义以及国内外学者对变异学理论的理解和运... 

【文章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发展与变异学理论的提出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历史发展困境与“变异”话语
    第二节 变异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一、变异学理论的提出
        二、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的发展变迁
    第三节 变异学与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的关系
    第四节 “跨文化”与“跨文明”话语辨析及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一、“跨文化”与“跨文明”话语辨析
        二、跨文明视野下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与变异学
第二章 比较文学变异学原理体系
    第一节 变异学原理的理论基础:跨越性、异质性、文学性
        一、变异学的理论核心:跨越性和异质性可比性
        二、变异学研究的另一支点:文学性
    第二节 跨语际变异研究
        一、东西方语言的异质性与平等性
        二、语言的不可译性和变异的必然性
        三、翻译上的变异学:译介学
    第三节 跨文化变异研究
        一、文学接受、文化过滤、文学误读
        二、文学文本研究:主题变异、文类变异等
        三、变异学研究下的形象学
    第四节 跨文明变异研究与文学的他国化
        一、跨文明研究
        二、文学的他国化
    第五节 变异学方法论探究
第三章 变异学理论渊源与方法论再探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论的滋养
    第二节 跨文明研究的理论背景
        一、国外的文明冲突论
        二、国内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第三节 法国学派形象研究、跨文化形象学与变异学形象研究
        一、比较文学形象研究的诞生与发展
        二、共性特征:跨越性、异质性、多元共存
        三、变异学形象研究的困境与发展
    第四节 同质不同路的译介学与变异学文学翻译变异研究
    第五节 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解构主义等与变异学理论的类比研究
        一、现象学、阐释学等理论突出的文学主客体关系
        二、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与变异学文学误读理论
    第六节 变异学理论的不足与方法论再论
第四章 变异学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及国内外学者对理论的研究与运用
    第一节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 国内学者对变异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第三节 国外学者对变异学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与曹顺庆教授面对面
附录二:《比较文学变异学》的目录中译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学误读与文学变异[J]. 李艳.  宁夏社会科学. 2009(05)
[2]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道路——对“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的反思[J]. 曹顺庆,王超.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 2008(00)
[3]曹顺庆比较文学变异学产生原因初探[J]. 苏义.  学理论. 2009(10)
[4]从变异学审视平行研究的理论缺陷[J]. 邱明丰.  求索. 2009(03)
[5]跨文明差异性观念与比较文学变异学建构[J]. 刘圣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6]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三十年[J]. 曹顺庆,王蕾.  外国文学研究. 2009(01)
[7]关于比较文学:约书亚·司哥德尔教授访谈(英文)[J]. 聂珍钊.  外国文学研究. 2009(01)
[8]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J]. 曹顺庆.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09(01)
[9]方法论与变异学[J]. 曹顺庆.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09(01)
[10]An Eminent Specialist in Both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An Interview with Prof.Stephen Owen[J]. Li Weirong.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 2008(01)

硕士论文
[1]比较文学变异学视野下的《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D]. 潘英英.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4
[2]汤亭亭《中国佬》肖锁章中译本变异现象的文化透视[D]. 曾小容.四川外语学院 2012
[3]比较文学辨“异”研究[D]. 任孝霞.南昌大学 2010
[4]20世纪初自然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变异学分析[D]. 刘军.河南大学 2010
[5]误读研究[D]. 蒋才姣.湖南师范大学 2009
[6]乐黛云与中国比较文学[D]. 杨慧娟.郑州大学 2008
[7]比较文学潮流运动的历史[D]. 康萨依.东北师范大学 2008
[8]从王小波小说看后现代文学在中国的变异[D]. 杨深林.华中师范大学 2007
[9]《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接受与变异[D]. 张海燕.四川大学 2007
[10]双向的误读:杜拉斯与中法文学[D]. 李颖晖.四川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20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20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8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