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论初期白话诗的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1-08-06 16:21
  人文精神发轫于西方,首先表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表现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和对现世人生意义的充分肯定,主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支配自然,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的天然权利和社会发展的动因。其人性取向是原欲的,是个体人格的,从而实现了人的自我意识、主体性的觉醒,最终实现了“人”的觉醒。相对西方而言,中华人文精神有其儒家和道家的两大传统。道家主张大力张扬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强调人的自主、自由与自尊,具有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而儒家则更多强调个体对于社会、团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崇人的角色意识。它的人文精神是超越的、群体意识的、群体本位的。儒道两种传统共同构成了中华人文精神的全部内容。正是因于这种中西方人文精神品质存在的异质性,又特别是中华人文精神自身的欠缺,再加之特殊的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西方意义上的人文精神在“五四”特殊的历史时期才正式进入中国,逐渐消解以儒家礼乐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人文精神,以人的解放为主要内容的“五四”人文精神才得以形成,并在思想上主要表现于文学的创作和实绩。而对于诗歌,与其它文学样式相比,它是与社会更贴切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更关注社会,关怀民众,关心生...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探讨及其特质界定
    (一) 人文精神的内涵探讨
    (二) 人文精神的特质界定
二、初期白话诗的人文精神
    (一) 东西方人文精神的融合与“五四”人文精神的产生
    (二) 诗歌接受:传递与生成人文精神的力量
    (三) 初期白话诗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三、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反思[J]. 罗安宪.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3)
[2]人文精神:当代社会发展与人的解放和文化自觉[J]. 陈军科.  求索. 2001(03)
[3]爱国主义:近现代百年的诗歌之魂——中华百年爱国诗词鸟瞰[J]. 张晓钟,章绍嗣.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4)
[4]人文精神与文化悖论[J]. 王尔勃.  求是学刊. 1997(02)
[5]重审中国新诗发展的启端———初期白话诗研究综述[J]. 李怡.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6(02)
[6]诗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蕴──一九九五年诗的审美形态[J]. 张同吾.  文艺评论. 1996(02)
[7]人文精神寻思录之三——道统学统与政统[J]. 许纪霖,陈思和,蔡翔,郜元宝.  读书. 1994(05)
[8]人文精神寻踪[J]. 高瑞泉,袁进,张汝伦,李天纲.  读书. 1994(04)
[9]人文精神寻思录之一——人文精神: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J]. 张汝伦,王晓明,朱学勤,陈思和.  读书. 1994(03)
[10]试论五四时期“人的觉醒”[J]. 钱理群.  文学评论. 1989(03)



本文编号:3326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26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1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