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冷战时期日菲关系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03:09

  本文关键词:冷战时期日菲关系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日本与菲律宾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样式是中国东亚战略必须加以关注和应对的重要课题。二战结束后,由于日本在战争期间对菲律宾残酷的殖民统治给当地人民造成严重创伤,反日情绪高涨,日菲关系断绝。然而冷战时期,在特殊时代格局的推动下,日菲关系经历了由相互隔绝到修复关系、发展的历史性转变。随着冷战格局的形成,美国为遏制苏联势力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将单独占领之下的日本和与其保持特殊关系的菲律宾纳入冷战体系,在美国的授意下,日菲基于各自需要,以战争赔偿问题的解决为契机,逐渐走向邦交正常化。日菲建交后,基于两国在冷战框架下趋于接近的应对模式以及双方利益所趋,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双边经贸关系步入正轨,政要往来频繁,文化交流平台得以构建,双边关系修复并取得初步发展。1977年,随着国际局势骤变及东盟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福田主义作为日本新的东南亚政策出台,自此日菲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在冷战“紧箍咒”有所松动的前提下,日菲在与美国保持合作关系的同时,更加灵活地采用政治、经济、文化并重的交流模式,实现双边关系的多层次发展,为后冷战时期日菲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固基石。冷战时期日菲关系的发展是日菲在服从与配合美国亚太战略的同时,基于各自国家利益综合考量进而努力的成果。在日菲共同努力下,日本成功“重返”菲律宾,在获取菲律宾市场及资源的同时,菲律宾对日认知发生巨大转变,且日本成功将菲律宾作为其在亚太地区的重要伙伴:而菲律宾在日本的帮助下,经济恢复、社会秩序稳定,在此过程中对日依赖性亦有所强化。然而,出于两国悬殊的经济实力以及特殊的外部环境,日菲关系仍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关系。本文从历史学角度出发,结合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对冷战时期日菲关系的发展概况进行全面梳理,并从地缘政治和国际政治角度重点考察影响冷战时期日菲关系发展的内外因素以及双边关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全文主要由绪论和正文两部分构成,正文包括四章:第一章主要对冷战之前的日菲关系进行回顾,追溯了二战之前以及二战期间日菲关系的基本情况;第二章着重梳理冷战时期日菲关系的发展脉络,主要分为日菲关系正常化、日菲关系初步发展、福田主义发表后日菲关系实现多层次发展等三个阶段;第三章侧重分析影响冷战时期日菲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解析;第四章阐述冷战时期日菲关系发展的影响,主要涉及双边关系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以及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
【关键词】:冷战时期 日本 菲律宾 美国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15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7
  • 一、选题缘由9-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2-16
  • 三、研究的理论和方法16-17
  • 第一章 冷战之前的日菲关系回顾17-27
  • 第一节 二战爆发前的日菲关系17-23
  • 一、早期日菲关系概述17-18
  • 二、日本南进菲律宾的阴谋18-23
  • 第二节 二战时期日本军事占领菲律宾23-27
  • 一、日军入侵菲律宾的前夜23-24
  • 二、日本军事占领菲律宾24
  • 三、日本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24-27
  • 第二章 冷战时期日菲关系的发展27-57
  • 第一节 战争赔偿与日菲关系正常化(1947-1956)27-32
  • 一、日菲关系正常化谈判的背景27-29
  • 二、一波三折的日菲赔偿交涉29-31
  • 三、日菲关系正常化的影响31-32
  • 第二节 日菲关系的初步发展(1956-1976)32-44
  • 一、日菲经济关系渐入正轨33-37
  • 二、日菲政治外交关系的修复37-41
  • 三、日菲开启文化交流之门41-44
  • 第三节 福田主义阶段日菲关系多层次发展(1977-1991)44-57
  • 一、日菲政治外交关系推进45-47
  • 二、日菲经贸合作不断深化47-52
  • 三、日菲文化交流蓬勃发展52-57
  • 第三章 冷战时期日菲关系发展的原因57-71
  • 第一节 冷战时期日菲关系发展的内部因素57-64
  • 一、日菲经济利益互惠57-59
  • 二、日菲政治立场趋近59-62
  • 三、日菲外交理念趋同62-64
  • 第二节 冷战时期日菲关系发展的外部因素64-71
  • 一、亚太冷战格局形成64-65
  • 二、美国因素65-68
  • 三、东盟因素68-71
  • 第四章 冷战时期日菲关系发展的影响71-79
  • 第一节 冷战时期日菲关系发展的成效71-76
  • 一、日、菲、美预设目标初步实现71-73
  • 二、菲律宾对日认识转变73-75
  • 三、日菲关系发展框架基本形成75-76
  • 第二节 冷战时期日菲关系发展存在的问题76-79
  • 一、日菲关系发展不平等76-77
  • 二、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77-79
  • 结语79-81
  • 参考文献81-87
  • 致谢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诚邀关注中国—东盟11国摄影展[J];中国报道;2014年07期

2 ;东盟·时事动态[J];华人世界;2011年07期

3 ;中国—东盟咖啡行业合作委员会在昆明成立[J];华人世界;2011年08期

4 王刚;;中国——东盟博览会凸显国际合作主旋律——尊重 合作 互利 共赢[J];中国西部;2011年21期

5 胡志勇;中国“东南亚国家联盟及其防务”研究20年[J];世界历史;2000年03期

6 曹卫平;东盟史分期问题研究[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杨迎红;云南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梁燕华;东盟国家语言状况及广西语言人才培养策略[J];东南亚纵横;2004年05期

9 王晓梅;冷战后东盟对亚太地区局势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全毅;刘京华;;福建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林;;东盟国家留学生学习医古文课程的困难及对策[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黄桂香;潘介春;何新华;;枇杷产业在中国——东盟水果贸易中的地位(摘要)[A];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程道品;易丰;;泛珠-东盟背景下的广西高端旅游市场开发探析[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梁振芳;;积极参与广西—东盟农业合作 推进沿边农业产业化发展[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唐农;;加强中国-东盟国际合作,促进传统医药发展[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报告集[C];2013年

6 张雪;;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与中美因素[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新光;齐峰;;中国与东盟的气候合作机制[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8 王勤;;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及东盟主要成员国间的双边关系[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9 陈道超;李晟;;论中国农机参与东盟自由贸易[A];第三届(2003年度)中国农机论坛文集[C];2003年

10 陆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影响及对策[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忠田;去年东盟10国接待游客3749万[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驻札幌总领馆经商室 李健勇;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骤减[N];国际商报;2000年

3 吕华健 赵劲松 张文 袁遥;七成广西游客钟情东盟国家[N];广西日报;2005年

4 本报驻东京记者 阎海防;日本与东盟自由贸易谈判进展缓慢[N];经济日报;2005年

5 ;东南亚联合构建电子东盟[N];人民邮电;2000年

6 特约记者 姚音 柴文静;中国元素与东盟的未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7 南博网特邀评论员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博士 王玉主;轮状体系转活东盟定位[N];国际商报;2006年

8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 张锡镇教授;东盟不惑之年踏上新征程[N];国际商报;2006年

9 叶辛 金羊;打造“无障碍”东盟跨国游成今年论坛目标[N];国际商报;2007年

10 本报驻马尼拉记者  王传军;中国与东盟携手共创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玉渊;东盟决策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潘维光;越南在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中的参与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身份的双重视角[D];复旦大学;2014年

3 孙英楠;中、日、韩与东盟三个自由贸易区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唐盛尧;中国—东盟农业比较优势与合作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5 肖斌;一致与冲突: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甘振军;澳大利亚对东盟国家关系研究(1967-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郑磊;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陈奕平;依赖与抗争[D];暨南大学;2006年

9 彭文平;经济安全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麻昌港;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进程及影响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天宝;美国—东盟商业理事会:缘起与功能[D];暨南大学;2011年

2 白剑;美国驻东盟大使—缘起、职能与前景[D];暨南大学;2011年

3 王峰;“东盟方式”在亚太地区的扩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曹广伟;论冷战后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江鱼;东盟对华态度:形成、转变及启示[D];外交学院;2006年

6 刘静;冷战后东盟对欧盟战略[D];暨南大学;2007年

7 杨秀琼;东盟共同体:从意识到建构[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琼;东盟国家军扩问题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璐;释意论指导下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国领导人致辞口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王芮;中国与东盟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对比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冷战时期日菲关系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44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d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