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国文百八课》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启示

发布时间:2021-11-01 12:12
  200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针对当时学校语文知识内涵狭窄,知识内容陈旧,工具性过于强势这一现状,提出语文应当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种针对工具性的批判过后,天平终于倾向了人文性,可是,却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弊端,如今的语文课堂俨然成了思想道德课的演练场。语文课的任务不是培养文学家、作家、鉴赏家,而是让学生掌握并且学会应用语言文字。所以,对语文课的定位仍有待修正。细心的人会发现,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对语文学科性质终于有了明晰的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11版的语文新课标是对多年来人文性被矫枉过正的一种反思,更是一种语文真味---工具性的回归。在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人文性,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视显然超出对语言文字本身应有的重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重新审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关系,尤其是重新认识工具性应有的重要性。本文以《国文百八课》书作为研究对象,在认定要建设以工具性为基准的语文课程的理念基础之上,着重从“科学化的编排体例”、“对文学作品的处理”、“对应用文的处理”等三个方面,探讨它对于建设语文新课程的启示。在...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方法
    (四) 核心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一) 《国文百八课》的研究现状
    (二) 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研究综述
三、理论依据
    (一) 从工具理性到工具性——工具性与西方现代哲学的渊源
    (二) 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殊性——工具性的语言学基础
    (三) 20世纪语文教育界对工具性的辩证和强调——工具性的教育学基础
    (四) 听说读写——工具论四要素的理论基础
四、材料分析
    (一) 科学化的教材编排体例
    (二) 对文学作品的处理
    (三) 对应用文的处理
    小结
五、结论
    (一) 语文学科性质要记牢——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独当其任
    (二) 语文教材编排体例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三) 对文学作品和应用文的处理要顺应工具性要求
六、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常应用文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缺失及建议[J]. 陈精精,汪莉.  语文学刊. 2012(06)
[2]抓住特点教散文——以《故都的秋》为例谈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J]. 李军.  学语文. 2012(01)
[3]取舍·分解·重构——谈高中语文课程意识的落实[J]. 郭惠宇.  语文教学通讯. 2011(07)
[4]语文教材改革任重道远[J]. 周正逵.  课程·教材·教法. 2011(01)
[5]“文”“道”之争的历史回视与反思[J]. 董秀英.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0(08)
[6]语文能力某些构成要素下降的原因[J]. 董秀英.  语文学刊. 2010(15)
[7]浅谈中小学应用文教学[J]. 卢霞云.  中学语文. 2010(18)
[8]中国语文教材历史发展轨迹综述[J]. 李晓宏.  长治学院学报. 2005(03)
[9]语文:民族文化的薪火传承者 母语规范化的责任承担者——访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曹文轩教授[J]. 桑哲.  语文建设. 2005(01)
[10]论张世禄语言哲学的民族性[J]. 小丹.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02)

硕士论文
[1]《文话七十二讲》研究[D]. 孙永兰.广西师范学院 2011
[2]7-9年级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D]. 任淑静.河北师范大学 2009
[3]《国文百八课》研究[D]. 林喜杰.首都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70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470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f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