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费孝通功能主义思想嬗变及其本土化

发布时间:2021-11-07 18:39
  功能主义与结构功能主义,在西方社会科学尤其是人类学、社会学中,被视为彼此具有相似性却各具不同内涵的概念。文本铺呈中当需要运用“功能主义”时,国内学界习惯性不从概念内部做出严格区分。学界对费孝通与功能主义关系的认识一般都模糊化处理,包括相关学术史的书写也尚未从学理上予以澄清,仅从师承关系和个人经历中带出费孝通与功能主义的渊源。从中我们很难清楚:费孝通与功能主义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功能主义对费孝通学术的理论依托和社会学本土化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费孝通对功能主义做出了何种意义的选择和取舍。为了阐明以上疑问并厘清费孝通学术与功能主义的理论渊源,该论文中将费孝通对功能主义理论、方法的吸收和运用分成以下儿个阶段:功能主义萌芽时期,是费孝通早年学医到师从马林诺斯基之前。科学的功能主义时期,对应到费孝通留英期间,是费孝通受马林诺斯基影响最大的时期。结构功能主义时期,费孝通由马林诺斯基倡导的功能主义朝布朗举张的结构功能主义转变,大致是费孝通留英回国后到“魁阁”工作这一时期。至此,费孝通开始了他新的理论指导时期,不再对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紧紧追随,完成了对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的终结。人文的结构功能主义时期...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1.1 学术价值
        1.1.2 应用价值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费孝通研究状况
        1.2.2 国内费孝通研究述评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目标及特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目标
    1.4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研究特色与可能的创新处
        1.4.1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1.4.2 本研究的特色
        1.4.3 可能创新之处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相关理论回顾
    2.1 功能、结构
    2.2 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的界定
    2.3 人类学功能学派发展简史
        2.3.1 人类学功能学派发展的前奏
        2.3.2 功能学派的出现
    2.4 人类学功能学派代表人物
        2.4.1 马林诺斯基
        2.4.2 布朗
第3章 费孝通功能主义思想萌芽——朴素的、机械的功能主义时期
    3.1 朴素的功能主义时期
        3.1.1 严复"群学"思想的启示
        3.1.2 帕克的言传身教
        3.1.3 初涉功能学派的思考
    3.2 机械的功能主义时期
        3.2.1 布朗的方法论指导
        3.2.2 翻译奥格本的《社会变迁》
        3.2.3 跟随史禄国的学习
    3.3 该时期本土化实践及成果
第4章 费孝通功能主义思想发展——科学的功能主义时期
    4.1 费孝通在江村的调查
        4.1.1 当时社会时代背景中的江村
        4.1.2 江村调查之前费孝通初步的理论推演和假设
        4.1.3 江村调查的动机和可能性因素
    4.2 《江村经济》与科学的功能主义
    4.3 对马林诺斯基高度赞誉《江村经济》的评析
        4.3.1 马林诺斯基赞誉《江村经济》的话语动机
        4.3.2 马林诺斯基高度评价《江村经济》的立意
        4.3.3 费孝通对《江村经济》序言的见解和反思性实践
        4.3.4 由马林诺斯基对《江村经济》的评价到学术评价的反身性
第5章 费孝通功能主义思想成熟——结构功能主义时期
    5.1 费孝通从功能主义到结构功能主义转变的学术背景
        5.1.1 马林诺斯基和布朗的论争
        5.1.2 费孝通对二者论争的理解
    5.2 费孝通理论转向的原因
        5.2.1 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适用于中国实际
        5.2.2 费孝通并不完全认同马林诺斯基的功能主义
        5.2.3 费孝通治学目的的需要
        5.2.4 布朗有针对性的对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建议
        5.2.5 布朗结构功能主义影响力逐渐超过马林诺斯基
    5.3 费孝通从功能主义到结构功能主义转变的成果
        5.3.1 调查成果:《云南三村》
        5.3.2 理论成果:《生育制度》
        5.3.3 本土化成果:《乡土中国》
    5.4 功能学派殖民性胎记与结构功能主义衰微
第6章 费孝通功能主义思想辉煌——人文的结构功能主义时期
    6.1 从结构功能主义到人文的结构功能主义转变的背景
        6.1.1 国际学术背景:结构功能主义开始势微
        6.1.2 国内社会背景:50年代"反右派"扩大化和十年"文革"
        6.1.3 潘光旦的影响
    6.2 费孝通自我学术反思
        6.2.1 心态研究的提出
        6.2.2 对费孝通晚年反思的分析
    6.3 费孝通西学理论嬗变的统归:文化自觉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费孝通第一次学术思想的转变:从功能主义到结构功能主义[J]. 方旭东.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6)
[2]费孝通制度思想的价值来源及其嬗变[J]. 王胜利,方旭东.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3]马林诺斯基赞誉《江村经济》的话语背后[J]. 方旭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4]马凌诺斯基的赞美[J]. 方旭东.  天涯. 2009(04)
[5]师从马林诺斯基之前费孝通功能论思想的萌芽[J]. 方旭东.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6]费孝通与《江村经济》[J]. 方旭东.  百年潮. 2008(12)
[7]费孝通功能主义思想形成与发展初探[J]. 郝亚明,朱荟.  新疆社科论坛. 2007(06)
[8]费孝通、儒家文化和文化自觉[J]. 苏力.  开放时代. 2007(04)
[9]1957年费孝通重建社会学的遭遇[J]. 李刚.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10]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一种另类的功能主义[J]. 谢立中.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2)



本文编号:3482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482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b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