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外传元杂剧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发布时间:2021-11-25 18:52
  中国古典文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各国人民的喜爱。元杂剧作为有元一代之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闪光点。在十八世纪,第一部元杂剧《赵氏孤儿》传入西方,开始了它与西方文化的接触。本文第一部分论述元杂剧在西方传播的情况,并对“西方文化”这一概念从历史与地域的角度进行界定,为后文的写作提供史料,奠定论证基础;第二部分作为论文论述的重点和核心,从悲剧文化、人文文化、基督教文化三个西方文化中最具代表意义的组成部分出发,阐明它们与外传元杂剧的关系,主要是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碰撞;第三部分是对全文进行总结,阐述元杂剧外传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元杂剧在西方的传播及西方文化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及“礼仪之争
    第二节 西方十八世纪“中国热”
    第三节 西方文化的界定
第二章 外传元杂剧与西方悲剧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第一节 外传元杂剧与西方悲剧文化的碰撞
    第二节 外传元杂剧与悲剧文化的融合
第三章 外传元杂剧与西方人文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第一节 外传元杂剧与西方人文文化的碰撞
    第二节 外传元杂剧与西方人文文化的融合
第四章 外传元杂剧与基督教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第一节 基督教文化的概述及传教士对元杂剧的研究
    第二节 外传元杂剧与基督教文化的碰撞
    第三节 外传元杂剧与基督教文化的融合
第五章 元杂剧外传的世界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方个人价值观的历史反思[J]. 焦丽萍.  理论学刊. 2003(04)
[2]谈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与互渗[J]. 朱元琼.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3]爱知之学与成人之教——中西哲学观的歧异与会通[J]. 张再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4]主客二分而不“裂”: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本质区别[J]. 寇鹏程.  河北学刊. 2003(01)
[5]人及其超越性——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美学[J]. 李庚香.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1)
[6]雅与美的选择——论中西知识阶层对自然的不同审美取向[J]. 叶仁雄,黄一斓.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7]论中国戏曲文学的文体特征[J]. 王建科.  唐都学刊. 2003(01)
[8]从戏剧艺术看中英文化的差异[J]. 曹广涛.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11)
[9]西方古典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一种比较性描叙的尝试[J]. 殷国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99(06)
[10]东西方戏剧的分野[J]. 廖奔,刘彦君.  戏剧. 1999(03)



本文编号:3518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518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3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