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日本大学创新能力的历史建构研究 ——以“诺贝尔奖井喷现象”为切入点

发布时间:2021-12-30 22:27
  到2012年日本大学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已经培养了16位诺贝尔奖科学家,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日本科学家获诺贝尔奖频率明显呈加速度发展态势,这些获奖科学家的大学教育、科研训练基本出自日本国立大学系统,其中11位科学家获诺奖部分研发工作是在国立大学完成,这种后发外生型大学系统井喷似地获得诺贝尔奖堪称“诺贝尔奖井喷现象”。日本大学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本质在于国立大学系统形成了高层次创新能力,本研究即以诺贝尔奖井喷现象为切入点,从构建大学创新能力的基本理论入手,提出大学创新能力是大学为促进知识体系以及知识运行体系的发展而形成的以组织—权力—信念为基本要素的动力机制系统,根据教育和科学内外部关系规律推演出日本大学创新能力内外部动力机制的逻辑体系,采用历史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这些动力机制系统的历史建构过程。从大学外部来看,教育审议会制度形成了国家层面的学术权力表达机制;大学财政制度形成了以自由与规制为主要特征的科研经费供给体系,切合了大学科研的自由性、意外性、远期性等特征;大学“科研费”制度在设计上具有马太效应,培育和激发了特定大学和特定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的产学合作机制使大学不...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核心概念
        一、 问题的提出:日本大学“诺贝尔奖井喷现象”
        二、 核心概念:大学创新能力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 文献综述的基本思路
        二、 关于日本大学创新能力的主要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理论框架
        一、 研究思路与理论框架
        二、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研究的方法论
        二、 研究的方法策略
    第五节 研究价值
第一章 日本国立大学制度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日本国立大学制度建立的时代背景
        一、 日本国立大学制度建立的国际背景
        二、 日本国立大学制度建立的国内背景
    第二节 日本国立大学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 日本国立大学制度的创建时期:1877—1917年
        二、 日本国立大学制度的自立时期:1918—1945年
        三、 日本国立大学制度的重建时期:1946—2003年
        四、 日本国立大学制度的超越时期:2004年—现在
    第三节 日本国立大学组织转型案例
        一、 东京大学的组织转型之路
        二、 京都大学的组织转型之路
    第四节 日本国立大学制度改革的基本特征
        一、 日本国立大学形成多重结构化的学术组织体系
        二、 日本国立大学形成以学术权力为中心的治理逻辑
        三、 日本国立大学形成育人的理性主义与办学的实用主义双重信念
第二章 日本国立大学创新能力的外部动力机制
    第一节 教育审议会制度
        一、 宪政背景下的日本审议会制度
        二、 日本教育审议会制度的历史变迁
        三、 日本教育审议会制度的运行机制及其主要特点
        四、 审议会制度对大学创新能力的促进机制
    第二节 财政制度
        一、 日本国立大学财政制度的基本内涵
        二、 日本国立大学财政制度的历史演变
        三、 案例:白川英树利用教官积算校费取得重要发现
        四、 财政制度对大学创新能力的促进机制
    第三节 “科研费”制度
        一、 日本大学科研经费体系中的“科研费”制度
        二、 日本大学“科研费”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 案例: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组织转型与“科研费”制度
        四、 “科研费”制度对大学创新能力的促进机制
    第四节 产学合作机制
        一、 产学合作机制的基本内涵
        二、 日本产学合作机制的历史嬗变
        三、 案例:重视知识早期应用的铃木偶联反应
        四、 产学合作机制对大学创新能力的促进机制
    第五节 科研定位战略
        一、 大学科研定位战略的基本内涵
        二、 日本大学科研定位“巴斯德象限”取向的历史发展
        三、 日本大学科研定位“巴斯德象限”取向的历史成因
        四、 案例:导电性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研究
        五、 科研定位战略对大学创新能力的促进机制
    第六节 学会组织
        一、 学会组织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
        二、 日本学会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以日本物理学会为案例
        三、 学会组织对大学创新能力的促进机制
第三章 日本国立大学创新能力的内部动力机制
    第一节 治理机制
        一、 大学治理机制的内涵与流变
        二、 日本大学治理机制的历史变革
        三、 治理机制设计对大学创新能力的促进机制
    第二节 讲座制
        一、 大学讲座制的源与流
        二、 日本国立大学讲座制的历史演进
        三、 讲座制人才培养案例:以野依良治的受教育与被识别为例
        四、 讲座制对大学创新能力的促进机制
    第三节 教学机制
        一、 教学机制的基本内涵
        二、 日本大学教学机制的历史演变
        三、 具有日本特点的教学机制案例
        四、 教学机制对师生创新能力的促进机制
    第四节 教养教育制度
        一、 日本大学教养教育形成之源
        二、 日本大学教养教育制度的历史推演
        三、 科学教养案例:福井谦一运用物理学方法解决化学难题
        四、 教养教育制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促进机制
    第五节 学科建设战略
        一、 学科和学科建设的基本内涵
        二、 日本大学教授层面学科建设战略:以物理学学科为案例
        三、 日本大学学科建设战略与大学创新能力
    第六节 国际化战略
        一、 大学国际化的内涵与日本大学国际化战略
        二、 日本大学国际化战略的历史演化
        三、 国际化进程中追赶战略案例:白川英树的国际合作研究
        四、 国际化进程中建设自我国际中心案例:小柴昌俊的国际项目研究
        五、 国际化战略对大学创新能力的促进机制
    第七节 大学文化发展逻辑
        一、 作为世界文化一极的日本文化及其大学文化
        二、 日本大学文化发展的基本逻辑
        三、 日本大学文化发展逻辑的生成动力
        四、 大学文化发展逻辑对大学创新能力的促进机制
第四章 日本国立大学创新能力内外部动力机制的统合
    一、 日本国立大学创新能力内外部动力机制建构的基本特征
    二、 日本国立大学创新能力动力机制形成的组织要素
    三、 日本国立大学创新能力动力机制形成的权力要素
    四、 日本国立大学创新能力动力机制形成的信念要素
    五、 日本国立大学创新能力动力机制形成的历史局限性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的变化与影响——基于院校调查结果的分析[J]. 黄福涛.  比较教育研究. 2012(07)
[2]战后日本国立大学教授会自治的确立及其问题[J]. 金红莲.  外国教育研究. 2012(05)
[3]能力本位教育的历史与比较研究——理念、制度与课程[J]. 黄福涛.  中国高教研究. 2012(01)
[4]知识经济时代的中日高等教育改革——第五届中日高等教育论坛综述[J]. 何晓芳,李冲,迟景明.  高等教育研究. 2011(10)
[5]日本研究型大学的走向[J]. 天野郁夫,陈浩.  大学教育科学. 2011(03)
[6]京都大学的惯例及其局限[J]. 孙传钊.  复旦教育论坛. 2011(01)
[7]大学讲座制的历史演变及借鉴[J]. 胡钦晓.  现代大学教育. 2010(06)
[8]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确立大学行政管理的科学性[J]. 龚放.  探索与争鸣. 2010(11)
[9]2010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根岸英一、铃木章、理查德·赫克 默默地做到极致[J]. 陈言.  中国新闻周刊. 2010(38)
[10]论日本大学科研定位的“巴斯德象限”取向[J]. 丁建洋,洪林.  复旦教育论坛. 2010(05)

博士论文
[1]对日本战后基础研究发展与诺贝尔科学奖获得的历史考察[D]. 节艳丽.清华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59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559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8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