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守常与应变—康有为与儒学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22-01-16 02:09
  康有为所处的时代是中西文明大碰撞的时期,是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在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制度逐渐解体,儒学走向衰落,中国面临着亡国亡种亡教的危机。面对这种危机和挑战,康有为积极求“变”,通过吸纳西方近代思想,对儒学进行改造和重构,以为晚清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其主要内容有:一是“纳儒入教”,开辟儒学宗教化的新路向。近代西方基督教的输入对儒学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特别是中国的衰落与西方的上升所造成的巨大文化反差,使当时的中国人不能不正视宗教这种文化模式及其特殊的社会作用。传统中国一直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儒学依附于传统的制度和权力,并通过它们发挥对社会的影响力,但一旦政权和制度遭遇危机,势必殃及儒学。随着清朝帝国逐渐衰败和瓦解,作为其意识形态的儒学也被人们普遍怀疑。为保全和重振儒学,康有为模仿基督教,创立并倡导孔教,以宗教的形式重建儒学,为儒学的发展及作用的发挥寻求合适的形式。康有为“纳儒入教”开辟了儒学宗教化的新路向,当代大陆新儒家复兴“儒教”的主张,基本上承接了康有为的这一思路。二是“援西入儒”,使儒学的内容现代化。康有为“纳儒入教”主要是从形式...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康有为与儒学现代转型研究
        1.2.2 康有为经学思想研究
        1.2.3 康有为哲学思想研究
        1.2.4 康有为孔教思想研究
        1.2.5 康有为政治思想的研究
        1.2.6 康有为科学思想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创新点及难点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文章创新点
        1.4.3 研究的难点
第2章 近代西方入侵与儒学的危机及变革
    2.1 帝制衰败与儒学危机
        2.1.1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1.2 国内矛盾日逐加深
    2.2 西教和西学的冲击
        2.2.1 基督教对儒学的冲击
        2.2.2 西学对儒学的挑战
    2.3 社会变迁对儒学的影响
        2.3.1 经济基础的变化
        2.3.2 社会结构的改变
        2.3.3 社会风尚的变化
    2.4 从乾嘉汉学向今文经学的转变
第3章 应变——托孔改制,援西入儒
    3.1 康有为儒学变革的思想来源
        3.1.1 清代今文经学思想
        3.1.2 佛教和基督教思想
        3.1.3 近代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3.2 纳儒入教——儒学的宗教化
        3.2.1 纳儒入教的原因分析
        3.2.2 孔教理论的构建
        3.2.3 康有为倡立孔教的活动
    3.3 援西入儒——儒学的现代化
        3.3.1 用进化论解释儒家“三世说”
        3.3.2 由“仁”引出自由、平等、博爱
        3.3.3 将民主思想融入儒家仁政学说
        3.3.4 引入资产阶级自然人性论
        3.3.5 对近代科学思想的吸纳
    3.4 大同社会——儒家理想国的重构
        3.4.1 《大同书》的理论来源
        3.4.2 《大同书》的形成过程
        3.4.3 《大同书》的基本内容与结构
第4章 守常——立足传统,以儒为本
    4.1 “尊孔保教”的根本宗旨
        4.1.1 尊孔子为教主
        4.1.2 变革是为保教
        4.1.3 “尊孔保教”的实践
        4.1.4 尊儒思想—以贯之
    4.2 “仁”为基石的新儒学体系的构建
        4.2.1 “仁”是宇宙万物的本体
        4.2.2 “仁”是人类最高的道德原则
        4.2.3 “仁”是理想政治的基础
        4.2.4 “仁”是社会进化的动力
    4.3 今文经学的整体思想之根基
        4.3.1 今文经学的传承与演变
        4.3.2 今文经学的理论特征
        4.3.3 康有为今文经学思想的形成
        4.3.4 康有为对今文经学的利用和改造
    4.4 “内圣外王”之旨归
        4.4.1 “内圣外王”与儒者的理想追求
        4.4.2 康有为的“内圣外王”思想
    4.5 “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及其基本特征
        4.5.1 元仁一体
        4.5.2 天人同仁
        4.5.3 不忍人之心即仁
        4.5.4 尽性可参天地
    4.6 人道、人世的重点关照
第5章 康有为与现代新儒学
    5.1 西方的挑战与儒学的现代转型
    5.2 关于现代新儒家的界定
    5.3 为什么说康有为是新儒学的开创者
    5.4 康有为的问题与新儒学的研究
        5.4.1 儒学宗教化的问题
        5.4.2 儒学制度化问题
        5.4.3 经典诠释与儒学现代转型
        5.4.4 儒家大同思想的现代发展
    5.5 守常与应变的统一——康有为儒学变革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立公理之学到以大同立教——康有为奉孔子为“大地教主”的过程与方法[J]. 张翔.  哲学动态. 2015(03)
[2]“虚君共和”:一九一一年之后康有为对于国家政治体制的构想[J]. 干春松.  东吴学术. 2015(02)
[3]康有为和严复宪政思想比较研究[J]. 赵小波.  西部法学评论. 2014(06)
[4]儒家孤魂,肉身何在[J]. 许纪霖.  上海采风. 2014(11)
[5]辛亥革命期间康有为“虚君共和”观念再辨析[J]. 李爱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6]康有为与制度化儒学[J]. 甘阳,唐文明,张翔,白彤东,姚中秋,姚育松,陈明,曾亦,干春松,陈壁生,陈少明,刘小枫.  开放时代. 2014(05)
[7]康有为的“建国方略”[J]. 干春松.  读书. 2014(08)
[8]反思“以儒教为公民宗教”——从康有为的孔教设想与贝拉的公民宗教概念切入[J]. 柏宇洲.  宗教社会学. 2014(00)
[9]论康有为《中庸注》立教改制思想[J]. 孙建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10]“通古今之变”:康有为儒家宪政思想的创立[J]. 张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博士论文
[1]康有为今文经学思想与晚清变局[D]. 张欣.南开大学 2014
[2]康有为孔教思想研究[D]. 王士良.南开大学 2014
[3]康有为和苏舆《春秋繁露》研究之比较[D]. 李强.湖南大学 2013
[4]近代孔教思潮研究[D]. 崔宇.河北大学 2011
[5]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 彭春凌.北京大学 2011
[6]儒学早期近代转型的一个侧面[D]. 张朝松.上海师范大学 2008
[7]康有为人道主义思想研究[D]. 李强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6
[8]近代儒家终极关怀研究[D]. 毛文凤.华东师范大学 2005
[9]制度化儒家的解体(1895-1919)[D]. 干春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本文编号:3591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591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7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