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论语》与《理想国》的政治思想比较研究 ——基于政治思维、政治秩序和政治人格三重视域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2-01-21 15:19
  春秋战国时期和希腊城邦时代是中西政治思想发展的重要源头,两者在时间上同时进入鼎盛期、在空间上完全平行发展,但却有着伦理政治观念的伟大际遇。这是因为具有同一智力原理和物质形式的人类同源,所以人类文明早期的相似性较之于差异性更为显著,这就为比较分析《论语》与《理想国》奠定了基础。为了尽量全面地展示两部经典著作政治思想的全貌,论文从政治思维、政治秩序和政治人格三个维度进行整体性的比较分析。两部经典的不同言说方式,造就了经验论与先验论两种思维方式。作为表意系统,汉语以名词为核心的流水句式,使中国人偏向于散点思维,寻求治国之道是《论语》的思维意向。作为表音系统,希腊语以动词为核心的主谓宾句式,使希腊人偏向于焦点思维,探索城邦国家的本质是《理想国》的思维主旨。以譬喻为表征的类比推理是两部经典著作通用的思维方法。虽然都是观天时以应人事,但前者的北辰之喻以静态方式展示了“人道政为大”的政道思维,后者的船喻则以动态方式展示了“正义城邦”的政体思维,表现在政治秩序上就是治乱循环与政体循环。在类比推理中,两部经典著作都运用了整体思维把握各自所生活的世界,前者在本末之间奠定了“本立道生”的务实主义政治传统,在...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缘由
        (二)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论语》的研究综述
        (二)《理想国》的研究综述
        (三)《论语》与《理想国》的比较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一)论文的研究方法
        (二)论文的基本结构
    四、论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政治思维的取向
    一、语言对思维的导向作用
    二、《论语》的政道思维
        (一)“政”与“道”的起源及其意义
        (二)“人道政为大”的政道精髓
    三、《理想国》的政体思维
        (一)雅典民主制激发的批判性思维
        (二)城邦政体上下往返的逻辑循环
    四、政治思维取向的共契与分殊
        (一)表意与表音的语言载体
        (二)近譬与远譬的推理方法
        (三)本末与内外的整体方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政治秩序的建构
    一、人是秩序的建构主体
    二、《论语》的礼乐秩序
        (一)礼乐的起源及其意义
        (二)以仁释礼的损益
        (三)礼崩乐坏导致天下无道
        (四)克己复礼的救世主张
    三、《理想国》的理念秩序
        (一)理念的来源及其作用
        (二)善是最高的理念
        (三)灵魂堕落瓦解了城邦秩序
        (四)共产公有的救世主张
    四、政治秩序重建的共契与分殊
        (一)理想秩序的建构起点:家
        (二)理想秩序的评价标准:和
        (三)理想秩序的实现方式: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治人格的塑造
    一、道德对人格的引领作用
    二、《论语》的道德人格预设
        (一)内圣外王的价值取向
        (二)道德人格的层次
    二、《理想国》的等级化知识人格
        (一)理想人格的本质
        (二)现实人格的类型
    四、政治人格重塑的共契与分殊
        (一)政治人格的塑造原则
        (二)理想国家的最高主政者
        (三)现实国家的最佳辅政者
        (四)意识形态把被统治者属民质询为子民和公民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600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600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d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