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想象

发布时间:2022-02-28 21:22
  “中西之辨”是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视界,同样是散文理论现代性构想的基本精神,这也将是本论题展开的立足点。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必要延伸,因为其创设者胡适、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等人,也是五四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关于散文理论的思索始终与其更宏阔的文化运思相绾结。本论文的论述将基于文化现代性视角进入文学现代性畛域,最终落实于散文理论现代性的构想,希望在呈现出散文理论自身的独特风致及其被历史遮蔽的精神深度时,还能隐约投射出现代性的价值之光。 本文的具体论述将表明,散文现代性理论的形态生成,不仅在于阐明了散文现代性基本特质的文体界说的提出,和现代性散文文体理论范式的确立;更在于对外来影响和自身资源的探溯,使中西之辨的视界所提挈的文学创造性思维,深刻体现在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构想中。 文化视阈的选取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特有维度,对于散文,梁启超的“文界革命”奠定了它的运作方式,一种将文学的目标和文化融为一体的方式。通过对西方文化模式的认知,近代知识分子意识到了文化启蒙的重要性,并选择散文承担现代观念的传播,这对于中国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转型不无意义,而对散...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中西之辨”的现代性视界与散文理论问题
    一 问题的导出
    二 现代性理解的几个层面
    三 中西之辨:文化认同与文化差异的张力
    四 关于散文理论的现代性
第一章 “文界革命”与散文现代性观念的发生
    第一节 启蒙语境中文学公共领域的派生
        1 、 启蒙资源问题
        2 、 民族-国家概念下的新民说
        3 、 报馆与公共领域的形成
    第二节 文界革命的现代性想象
        1 、 散文文化价值取向的转变
        2 、 铭写现代性的双重方式
        3 、 知识分子身份与宏大叙事
    第三节 文界革命的文体策略
        1 、 读者角色与传播模式
        2 、 “觉世之文”的文本策略和“言文合”的散文语言观
        3 、 “新文体”的意义
第二章 文学现代性与散文主体性理论的生成
    第一节 激进“反传统”与散文的介入
        1 、 文学的反传统理论
        2 、 反传统的限度
    第二节 “人的文学”与散文主体性框架
        1 、 感性启蒙与“人的文学”
        2 、 人的主体性与文学的自由主体
        3 、 散文主体性理论及其际遇
        4 、 重述现代性之必要
    第三节 国民性问题与散文主体性原则
        1 、 国民性概念与散文的国民性批判
        2 、 散文的主体性原则
第三章 作为散文理论形态的现代性范式
    第一节 散文理论范式的现代性构想
        1 、 现代性范式的革命性维度
        2 、 《美文》的范式意义
        3 、 白话文:散文语言载体的新变
        4 、 散文个性理论的旨趣
        5 、 散文精神与闲适美学的深层设定
        6 、 指导性规则
    第二节 现代性范式指导下的常规研究
        1 、 散文语言观的转向
        2 、 散文文体界说
        3 、 个性理论向人生的拓进
        4 、 小品文的论争
        5 、 1935年的分界意味
第四章 “中西之辨”视界中散文的源流辨析
    引言 文学源流辨析的意义
    第一节 在essay与“小品文”之间
        1 、 关于essay与小品文
        2 、 共时态追踪
    第二节 关于公安派
        1 、 王纲解纽与怀疑主义精神
        2 、 公安三袁的文论
        3 、 “有兴味,却不可将他当做轨范”
    第三节 关于英国小品文
        1 、 蒙田、培根以及平易文体
        2 、 19世纪上半叶的familiar essay
    第四节 “创造的模拟”
        1 、 散文源流“合成”论的理论维度
        2 、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第五节 结语:“小品文”作为一种现代性隐喻
第五章 (附论) 散文理论现代性形态的危机与革命现实主义形态的凸现
    第一节 革命文学背景与《小品文的危机》
    第二节 对散文现代性理论的批判
    第三节 散文理论革命现实主义形态的理论向度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645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645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1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