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中西方人“社会性”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28 08:20
  本论文的研究主题确定为透过少数民族地区“洋人街”的平民化特征看西方人的社会性,并由此探讨中西方人社会性比较问题。可以说,从这个角度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目前还不多见。做此选题,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将旅游范畴的“洋人街”现象纳入到学术研究的视野之内。对阳朔、大理“洋人街”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将两地的“洋人街”做综合比较研究,寻找其共性,发现它们形成与繁华的背景、原因、意义及特征等,对“洋人街”这个中西方文化最直接接触的小社区所呈现出来的深刻而独特的文化景观进行深入的学术观察,发掘其在民族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尤其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领域的学术意义。其二,从“社会性”的视角考察中西文化的不同。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洋人街”具有相当突出的“平民化”特征。这种平民化特征除了在当地民风民俗中有所体现之外,还表现在西方人在当地的生活状态中:一方面他们在“洋人街”享受到了自由自在的田园诗般的生活,追求自由与平等的心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个性充分张扬;同时,他们并未与当地的社会生活脱节,他们参与当地社会事务,尤其是慈善活动,从日常生活中对周围人的点滴帮助到社会的扶贫助困、慈善义务活动,都表现出了极高... 

【文章页数】:16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出发点
    1.2 论文选题的新意
    1.3 关于“社会性”的定义
第二章 西方人的社会性
    2.1 西方人社会性包涵的内容及其表现
    2.2 西方人社会性形成的原因
        2.2.1 西方人社会性形成的前提
        2.2.2 法律的规范与引导作用
        2.2.3 教育的教化作用
第三章 中国人的社会性
    3.1 认为中国人缺乏社会性的观点
        3.1.1 明恩溥:“中国人缺乏公共精神”
        3.1.2 梁漱溟:西方人“个性伸展社会性发达”
    3.2 中国人社会性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第四章 中国“洋人街”为何受西方人青睐
    4.1 “洋人街”
    4.2 “洋人街”形成的原因
    4.3 “洋人街”的特色
    4.4 “洋人街”平民化特征溯源
        4.4.1 阳朔、大理地区的平民化民俗及其历史溯源
        4.4.2 西方人在“洋人街”的平民化生活及其平民观
    4.5 西方人社会性在“洋人街”的体现
第五章 中西方人社会性比较
    5.1 西方人社会性的优劣分析
    5.2 中国人社会性的长短
        5.2.1 民族凝聚的功能
        5.2.2 中西方人在公共道德意识方面的差异与冲突
        5.2.3 中西方人在慈善义务精神方面的差异与冲突
    5.3 中西方人社会性互补建议
参考文献
附图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作者声明



本文编号:3653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653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4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