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知识形态与大学建筑 ————教育学视域下的中国大学建筑形态演变之考察

发布时间:2023-02-08 19:48
  本文从知识、知识活动和建筑三者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中国大学建筑的发展演变规律。论文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大学建筑不仅遵循着建筑的发展演变规律,而且与(高深)知识和知识活动的变化相呼应。(高深)知识形态与大学建筑形态通过人的知识活动产生了内在的稳定关联,这种关联就是大学建筑发展演变中特有的持续而稳定的决定因素。 论文认为,高深知识与大学建筑有两个关联维度:(1)建筑作为知识活动的媒介,通过“象征”和“生情”[1]传达不可言说的知识; (2)建筑作为知识活动的场所,通过为活动主体提供适宜的空间环境来协助完成整个知识活动的过程。 这两种关联维度并非均衡存在,一般而言,“场所维度”是外显的,是建筑与知识活动的基本关联,而“媒介维度”则是内隐的。在中国古代,大学建筑的“媒介维度”具有清晰明确的存在形式,但是近代以后,大学建筑的“媒介维度”被逐渐遮蔽了。究其原因,大学所生产和传播的知识发生了质变。因此,论文首先就知识、知识活动和建筑三者间关系建立基本理论框架,并以此框架作为解读中国大学建筑演变规律的工具。 本研究是一个历史研究,以“大学建筑史实”为线索,探讨中国大学建筑的发展演变规律。本文也...

【文章页数】:19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现状暨文献综述
    1.2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2 知识、知识活动与建筑
    2.1 历史分期:古典大学与现代大学
    2.2 知识的基本形态:如何产生与为何产生
    2.3 知识媒介:“象”、语言、“情景”
    2.4 建筑与知识活动的两个关联维度:媒介与场所
    2.5 建筑作为知识活动媒介:“象征”与“生情”
    2.6 建筑作为知识活动场所:空间、特征与路径
3 中国古典大学的知识形态与知识活动
    3.1 萌芽时期的大学:情感、想象与礼仪
    3.2 制度化时期的大学:儒学与“情景”化知识活动
    3.3 小结
4 “情景”化的中国古典大学建筑
    4.1 古典大学选址:城市与山林
    4.2 仪式场所:祭祀行礼与持“敬”
    4.3 治学场所:躬行践履与体“仁”
    4.4 游息场所:优游山林与得“乐”
    4.5 小结
5 中国现代大学的知识形态与知识活动
    5.1 科学的基本特征:高理性、低情感与学科性
    5.2 两种与科学有关的知识活动:科学实验与“学科规训”
    5.3 小结
6 “功能”化的现代大学建筑
    6.1 现代大学选址
    6.2 “仪式场所”的消失与再现:礼殿、礼堂和“脸面”
    6.3 治学场所的分化:功能分区与场所的“专门化”
    6.4 新场所的引入:实验室、系馆与体育场
    6.5 小结
结语 寻找情感和理性的平衡
致谢
参考文献
插图来源索引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738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738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2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