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剑桥中国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观、述评方法、抒情与审美

发布时间:2023-02-14 09:51
  《剑桥中国文学史》被海外汉学界视为“近十年最重要的中国文学史巨著”,问世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界对该著有较多的评论。国内学者研究这部文学史的视角,大多集中于该著所体现的文学史编撰范式、文学比较及对作家作品的评价等,较少着眼于整体,系统论述该著所体现的西方学者的中国文学史观、文学评述方法以及对中国抒情文学的认识。本文基于对这部文学史巨著的研读,以及对西方学者文学史编撰理念和方法的把握,以整体的视角观照全书,以文学文化观与文学文化史、“话语建构”的述评模式、对中国抒情文学与审美之认识三个维度展开论述。首先,《剑桥中国文学史》秉持了“文学文化观”的理念,采用更为综合的文化史或文学文化史视角。在此视角下,该著试图通过还原文化作为“中介”对文学创作和文学史发展的影响,从“面”、“线”、“点”三个层级,重现文学创作和文学史发展的文化生态。“面”涵盖文本文化、社会意识和物质基础。文本文化主要包括读写条件、流传语境和辅助文本;社会意识主要包括宫廷、士人和市井三个层面的思想意识以及宗教等;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地域文化和经济状况。“线”指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及文化思潮的发展嬗变、生产技术特别是印刷技术的进步,以及...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中国文学史编撰与研究之回顾
        一、早期中国文学史的创立
        二、建国后中国文学史编撰及研究
        三、上世纪80年代后“文学史学”的构建与研究走向
    第二节 《剑桥中国文学史》编撰与研究概述
        一、《剑桥中国文学史》编撰概况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文学文化观与文学文化史
    第一节 文学文化观的理论探索
        一、当代中西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
        二、该著编撰者的文学文化观及其实践
    第二节 “文学文化史”的呈现方式
        一、文学文化史的横剖面
        二、文学文化史的演进线
        三、辩证深析的文学文化论点
    第三节 基于“文学文化史”理念的文学史分期
        一、文学分期方法
        二、该著的分期创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话语建构”述评模式
    第一节 文学史的述评方法与模式
        一、述评方法的历史沿革
        二、述评方法的新融通
    第二节 “话语建构”模式与《剑桥中国文学史》
        一、“话语”与“话语建构”
        二、《剑桥中国文学史》“话语建构”述评特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中国抒情文学与审美之认识
    第一节 叙事与抒情
        一、中西叙事与抒情观比较
        二、该著对抒情文学的忽视
    第二节 思辨与审美
        一、中西文学审美观比较
        二、审美的误读与创见
    第三节 宇文所安对抒情审美问题的再思考
        一、中国文学抒情性的解读张力
        二、世界比较视域下的中式审美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7424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7424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4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