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知识与权力 ————课程作为政治文本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5 08:47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领域发生了由“课程开发”向“课程理解”转变的范式转换,课程被理解为一种多元化文本。这其中也有把课程作为政治文本来理解的,它反映了课程的政治学视野。本文正是把课程作为政治文本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出课程知识受权力控制或意识形态渗透的既定事实,剖析为社会主流阶级所认同的合法性课程的不公平性一面,并就如何维护课程正义提出了建设性策略。本文运用理论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全文主要分为八个部分: 前言 探讨了本研究的问题由来,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释了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知识与权力的诠释。阐述了科学理性视野下的知识本质观,从科学理性危机推论出知识发展的人文性、社会性乃至政治性趋向;论述了理性主义政治哲学取向的蕴涵,解读了政治哲学视野下的知识本质观;界定了本研究所认同的权力内涵;理清了现代社会的知识权力观。 第二章 课程知识的特征及其政治性。界定了“课程知识”的概念,探究了课程知识的特征;诠释了课程知识的政治性格;课程知识是有政治性的。 第三章 课程知识选择与权力控制。从课程知识生成类型、生成原则、生成机制角...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一、问题由来
        (一) 知识社会学及其政治取向
        (二) 课程社会学及其政治取向
        (三) 课程研究范式的转换
        (四) “两个问题”的争论
    二、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知识与权力的诊释
    一、知识的破译
        (一) 科学理性视野下的知识观
        (二) 政治哲学视野下的知识观
    二、权力的解读
        (一) 权力的内涵
        (二) 权力的配置
    三、知识与权力的关系
        (一) 古典知识权力观:知识与权力的一体化
        (二) 传统知识权力观:知识与权力的剥离
        (三) 现代知识权力观:知识与权力的相互蕴含
第二章 课程知识的特征及其政治性
    一、课程知识的概念与特征
        (一) 课程知识的概念
        (二) 课程知识的特征
    二、课程知识的政治性格
        (一) 课程知识具有政治性的初始理论思潮
        (二) 课程知识具有政治性的政治课程理论诊释
        (三) 课程知识具有政治性之实例评析
第三章 课程知识选择与权力控制
    一、权力控制下的课程知识生成
        (一) 课程知识生成类型
        (二) 课程知识生成原则
        (三) 课程知识生成机制
    二、权力控制下的课程知识选择
        (一) 谁的知识
        (二) 为什么选择
        (三) 谁来选择
        (四) 如何选择
    三、教科书知识选择举隅及价值分析
        (一) 国外教科书知识选择举隅
        (二) 我国教科书知识选择举隅
        (三) 我国教科书知识选择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
第四章 课程知识传递与社会控制
    一、两种类型课程知识的传递
        (一) 正规课程知识的传递
        (二) 非正规课程知识的传递
    二、课程知识传递中的社会控制式样
        (一) 课程知识的分化
        (二) 课程知识的分配
    三、对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实践的启示
第五章 课程知识评价的价值特性
    一、课程知识评价的价值性分析
        (一) 课程知识评价的价值观:从价值中立到价值负载
        (二) 课程知识评价的价值性之表征
        (三) 我国课程知识评价的价值意蕴
    二、课程知识评价过程与手段的价值诠释
        (一) 课程知识评价过程中的价值依附
        (二) 课程知识评价手段的价值性解读
第六章 课程正义的辩护
    一、课程是合法性的
        (一) 合法性的内涵
        (二) 课程具有合法性的理论基点
    二、对合法性课程的正义性之辨析
    三、维护课程正义的课程发展策略
        (一) 延承课程发展的内在逻辑
        (二) 遵循课程发展的应然理路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743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743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9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