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美日同盟下日本的南中国海政策

发布时间:2017-05-18 16:16

  本文关键词:美日同盟下日本的南中国海政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战之后,美国和日本着手建立了同盟关系,在同盟关系的结构下,美国和日本统一了各自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体系。在美日同盟成立初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成为了美日同盟相互交往的核心,之后,由于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日本也拥有自己的亚太战略,美日同盟经过了不断调整重新适应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美日国家战略。 南中国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逐渐意识到海洋战略的重要性,就开始了对日本南部的侵略,先是蚕食琉球,继而占领台湾,直达南中国海地区前沿,以“南进论”为基础开展对南中国海地区的侵占活动,并不断侵占西沙、南沙领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等二战战胜国与日本签署《旧金山和约》,日本宣布放弃西沙、南沙群岛的权利,但是基于日美同盟的利益考虑,条约未具体规定日本放弃西沙、南沙群岛之后由哪一国接管的问题,这就为之后出现的南中国海争端埋下伏笔。日本在二战之后的国家重心从军事领域转向以发展经济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状况逐渐改善。东南亚地区作为世界重要的航线之一,又具有丰富的石油等战略资源,对日本经济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二战之后日本赔偿体制建立以来,日本不断出台对东南亚的政策措施,从ODA(官方开发援助)到福田主义,再到东盟—日本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日本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日本也通过对东南亚地区经济事务的参与逐渐开始奉行以经济为主导、不断扩大政治影响力的阶段,插手南中国海争端,介入地区冲突。 自美日同盟出现以来,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力量消长也不断转化,虽然日本鉴于二战后的非军事化,在军事领域对美国有极大的依赖性,但是美国在推行冷战后美苏争霸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经济实力。日本却因为着力于发展经济而一跃成为经济大国,美国对日本经济也存在依赖性。因此,如果说在美日同盟成立初期日本唯美国马首是瞻,那么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也开始推行自己独立的外交政策,在南中国海地区,日本所展示的政策就有与美国政策的不同之处。比如,随着日本国家实力的增强,日本就希望能够独立处理东南亚事务,出现一种在日本的主导下,促使东南亚地区成为自己坚固的盟友的多边关系格局。这是一种具有极大排斥性的同盟关系,日本不希望美国过多介入东南亚事务,这就出现了与美国的利益的冲突。
【关键词】:美日同盟 日本 南中国海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71.2;D831.3;K15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9
  • 绪论9-15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9-10
  • 二、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0-13
  • (一)南中国海研究综述10-12
  • (二)日本南中国海政策研究12-13
  • 三、重难点与创新之处13
  •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13-15
  • 第一章 美日同盟建立之前日本的南中国海政策回顾15-21
  • 1.1 明治时期日本的南中国海政策15-18
  • 1.2 南进论18-21
  • 第二章 冷战时期美日同盟框架下日本的南中国海政策21-39
  • 2.1 美日同盟的建立21-24
  • 2.1.1 美日同盟21-22
  • 2.1.2 美国利益与日本利益在南中国海的交汇22-24
  • 2.2 冷战初期日本的南中国海政策24-29
  • 2.2.1 从《旧金山和约》看日本的南中国海政策24-27
  • 2.2.2 美日同盟框架下的“台日条约”彰显出来的日本南中国海政策27-29
  • 2.3 “福田主义”主导下的日本南中国海政策29-32
  • 2.3.1 福田主义的内涵29-31
  • 2.3.2 “福田主义”主导下的日本南中国海政策31-32
  • 2.4 美国收缩战略影响下日本的南中国海政策32-39
  • 2.4.1 越战后美日同盟的加强32-33
  • 2.4.2 日本的南中国海政策33-39
  • 第三章 冷战后美日同盟的调整与日本的南中国海政策39-51
  • 3.1 冷战后美日同盟的“漂流”39-41
  • 3.2 美济礁事件——政治介入的开端41-45
  • 3.2.1 事件经过41-42
  • 3.2.2 美济礁事件中各方态度分析42-45
  • 3.3 日本与越南在南中国海的合作45-47
  • 3.4 美国“重返”亚洲中日本的南中国海政策47-51
  • 3.4.1 美国重返亚洲与美日同盟的调整47-48
  • 3.4.2 日本的南中国海政策48-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欢;浅析冷战后美日同盟的调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刘新华,秦仪;北约东扩、美日同盟的加强与中国的地缘政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杨光;;冷战后美日同盟的强化及其对东亚地区政治的影响[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年01期

4 丁翌;;“美日同盟”推动下的日本崛起[J];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5 苏浩;“美日安保关系的调整与亚太安全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美国研究;1998年01期

6 Adrienne Mcphail;刘宗亚;;回归冷战[J];英语文摘;2005年04期

7 罗运璇;中美日关系的利益结构与中国的对外政策[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张志梅;;试析尼克松政府的东亚外交[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郭渊;;冷战时期苏联的南中国海政策[J];新东方;2010年06期

10 张智新;;麻生太郎的“价值观外交”迷误[J];学习月刊;2008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筱罡;;美日同盟的军事指向性对台海问题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3期(总第104期)[C];2011年

2 王泰平;;日本民主党政权的外交政策取向[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1期(总第98期)[C];2010年

3 林晓光;周彦;;菅直人内阁的对外政策与日美、日中关系[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4 吴健;;第十五讲 《帝国主义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理论[A];认真读点马列原著20讲[C];2006年

5 关觉;;第三方物流与用户是战略同盟关系[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栾景河;;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谷冬元;;改进的Pawlak冲突系统及在中东冲突中的应用[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金锦子;;试论5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新罗与百济的同盟关系[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9 沈志华;;蜜月的隐忧: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年莫斯科会议[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10 吕超;;中国确立东北亚安全环境的战略选择[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驻东京记者 刘洪亮;美日同盟欲构筑“中国包围网”[N];文汇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任孟山;日本站在千年岔路口[N];华夏时报;2011年

3 王欢;日美将制定新共同战略目标主要针对中朝[N];国防时报;2011年

4 本报特约评论员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刘江永;反对国际暴力 倡导和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王欢;日媒:日韩应合作应对中国“军扩”[N];国防时报;2011年

6 本报专稿 周邦民;日美密谋对付中国[N];世界报;2010年

7 孙东民;赖斯访问日本韩国[N];人民日报;2005年

8 上海社会科学院东欧中西亚研究所 余建华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吴前进副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刘鸣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东欧中西亚研究所 李秀石副研究员;对外开放:新形势 新因素 新视角[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张军妮;剑指中国,日本意欲何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本报驻东京记者 严圣禾;驻日美军基地调整方案遭民众反对[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峰;美日同盟与东北亚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孔晨旭;冷战时期驻日美军与美日同盟研究(1945-1972)[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卓武;美国因素与日本“修宪之争”及其发展趋势[D];暨南大学;2009年

4 赵葆珉;中等大国的战略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付瑞红;美国东亚战略的中国因素(1989-2008)[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7 马千里;冷战后日本大战略调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

8 李飞;冷战后美日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谷雪梅;冷战时期美澳同盟的形成和发展(1945-1973)[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玉国;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胜哲;美日同盟下日本的南中国海政策[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缪胜杰;冷战后美日同盟关系的发展及对中国安全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要伟;冷战后美日同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4 孙泽鑫;“9·11”事件以来美日同盟关系及其走向[D];辽宁大学;2011年

5 赵文鹤;美日同盟对东北亚区域安全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1年

6 王晓珂;21世纪初美日同盟关系中的中国因素[D];外交学院;2012年

7 刘靖南;冷战后美日同盟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李想;同盟的双重性与冷战后的美日同盟[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博远;新世纪以来美日同盟的调整及其对东亚安全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年

10 李晓娴;“威胁制衡”:美日同盟与中国崛起[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美日同盟下日本的南中国海政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6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76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a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