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多重证据法的运用与深化 ————中国音乐史学史证范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3 23:53
  近代科学崇尚求真,强调客观证据即实证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依据新的“科学学”理论,相关材料、证据的规则法则,也是支持各学科能否成立的“科学范式”(Scientific Paradigm)的核心要素之一。历史研究一贯求真,强调言必有据,近代甚至有人主张“史学就是史料学”,故“史证(历史证据)范式”,在历史科学的“科学范式”①构架中,具有重要地位。 音乐史学,是历史学和音乐学相互渗透结合的综合学科,研究对象主要是看不见且不易保存的音乐作品,古代相关史料极难搜寻考订。近代科学的中国音乐史研究,一般以叶伯和、王光祈等撰写的著作为诞生标志。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研究对象逐渐明确不断拓展;代表性重要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其自身“科学研究范式”以及相关“学术共同体”也初步建立。这一过程中,相关史料搜集、整理和考订研究的全面展开,尤其是多重证据法的运用和深化,为这一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史证”基础。 从初创阶段的叶伯和、王光祈等先生,到这一学科迅速发展阶段的杨荫浏、李纯一、黄翔鹏等前辈,均为这一学科“科学范式”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叶伯和首先指出音乐是一门艺术。杨荫浏、李纯一、黄翔鹏等提出,在音乐史...

【文章页数】:2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解题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节 史证、多重证据法等概念的界定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证据法则在中国传统哲学和史学中的地位及发展
    第一节 中国传统思想哲学和历史学对证据的重视
        一、先秦史学求真重实证的优良传统
        二、孔子、韩非等思想家对证据的重视
    第二节 古代历史研究中的口传证据
    第三节 古代历史研究中的书面证据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史官制度
    第五节 钱大听与“二重证据法”
        一、金石之学
        二、乾嘉学派
        三、以钱大听为例,看“二重证据法”在古代的运用
第二章 清末以来中国史学界对证据法则的认知
    第一节 近代“新史学”对史证的影响
    第二节 王国维与“二重证据法”
        一、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提出
        二、王国维音乐史学研究中证据法的运用
    第三节 顾颉刚与“多重证据法”
        一、民俗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二、考古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三、地理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四、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对史料考证的重大影响
    第四节 陈寅恪在音乐史学方面的研究
        一、陈寅恪与《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二、陈寅恪音乐史研究中“多重证据法”的运用
第三章 史证法则在西方的形成与发展概述
    第一节 早期西方哲学、史学对证据的认识
        一、早期西方哲学、史学对证据的认识
        二、证据法则在近代西方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西方现代思想学术视野下的证据法则新发展
        一、客观主义史学
        二、实证主义史学
    第三节 西方史学家对证据法则的重视
第四章 近百年中国音乐史学史证范式的形成及多重证据法的初期运用
    第一节 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传统
        一、近代音乐史学的诞生
        二、近代音乐史学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音乐史学的建立
    第三节 近现代音乐史学家学术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四节 音乐史研究中“多重证据法”的发展概况
        一、音乐文献学的建立与发展
        二、音乐考古学的建立
        三、民族音乐学的发展
    第五节 “多重证据法”在音乐史学界的初期运用举例
        一、叶伯和在音乐史研究中关于证据法则的运用
            (一) 叶伯和与音乐史研究
            (二) 叶伯和音乐史研究中证据法的运用
        二、王光祈音乐史学研究中证据法则的运用
            (一)、王光祈与中国音乐史研究
            (二)、王光祈在音乐史学研究中证据法则的运用
第五章 “多重证据法”在中国音乐史学研究中的成功范例
    第一节 杨荫浏音乐史研究中多重证据法的运用
        一、杨荫浏与中国音乐学
        二、杨荫浏文献史证的运用
        三、杨荫浏与语言音乐学的建立
        四、杨荫浏与民族音乐学的发展
        五、杨荫浏与乐律学研究
    第二节 李纯—音乐史研究中“多重证据法”的运用
        一、李纯—学术经历略述
        二、坚持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寻求坚实可靠的文献“史证”
        三、自觉学习、成功借鉴运用“多重证据法”
        四、音乐史学方法论的提出
    第三节 黄翔鹏音乐史研究中“多重证据法”的运用
        一、努力摆脱“哑巴音乐史”窘境
        二、明确提出“传统是一条河流”的重要思想
        三、身体力行,运用多重证据法取得音乐考古重大突破
        四、结合音乐实践,构建曲调考证,深化发展多重证据法
        五、重视资料建设,为古代音乐史研究夯实史料基础
    第四节 项阳等学者对“多重证据法”的运用与发展
        一、自觉深入进行实地调查,将活态遗存与文献史籍有机结合
        二、通过“接通”研究,深化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流”理论
        三、多学科综合、多理念互补、多视角切入
第六章 中国音乐史研究史证范式的深化与发展
    第一节 “多重证据法”的科学运用
        一、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与库恩“范式”概念的提出
        二、中国音乐史学研究中的范式结构
    第二节 证据法学与多重证据法
        一、证据法学概述
        二、证据法学与多重证据法的比较研究
        三、证据法学带给“多重证据法”的启示
    第三节 多重证据法的探索
        一、史学研究中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二、“先立论,后求证”与“先求证,后立论”的辩证关系
    第四节 继续深化“多重证据法”在音乐史研究中的运用
    第五节 从科学证伪角度进一步发扬“史证”功能
        一、有关唐俗乐二十八调的正为讨论
        二、有关曾侯乙编钟及古代“钟律”是否为“复合律制”的讨论
        三、音乐史的分期与断层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本文编号:3807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807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f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