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吴宓的文化观与创办《学衡》杂志

发布时间:2023-06-02 02:23
  新文化运动开启的我国近代文化革新,为之后上演的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奠定了社会基础。在中国近代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转折点,它打破了旧中国沉闷、黑暗的气氛,迎来了生机勃勃的黎明。对于这场大风暴的领导者——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他们用文字给当时的青年学生注入了新鲜活力,使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文化领域里,以《新青年》杂志影响最为深刻。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创刊词《敬告青年》,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并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也就是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可谓波及范围广、涉及领域面大、影响深远。但是,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极端化的倾向,人们喊出了“打到孔家店”口号,对一切传统文化盲目排斥,而认为只要是西洋而来的都是正确和先进的,中国传统的都是错误和落后的。 在上述背景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中国出现了一个文化保守主义的群体,他们被称为“学衡派”。“学衡派”是由一批学贯中西、志同道合的学者组成,...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近代社会变迁与社会思潮
    第二节 吴宓成长的地域文化环境
        一、接触“关学”思想
        二、清华学习——传统文化观形成
        三、留学美国,接受新人文主义
第二章 吴宓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与反思
    第一节 时代主流——“全盘西化”观
    第二节 吴宓的文化理论——保守主义
    第三节 吴宓文化观的具体内容
        一、对孔子价值的诠释
        二、文化继承与创新
        三、中西文化观
第三章 创办《学衡》——吴宓的文化实践
    第一节 创办缘由
    第二节 创办过程
    第三节 同途异归——学衡派论战新文化派
    第四节 学衡派文化观的体现
        一、胡先骗
        二、梅光迪
        三、柳诒徵
    第五节 吴宓与《学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27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827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8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