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体育与人 ————学校体育的文化重构

发布时间:2023-06-04 00:29
  研究学校体育的历史与现状,瞻望学校体育的未来,不能不对体育与文化、体育与人的关系有深入的理解。否则就会对许多学校体育现象及其问题迷惑不解,对新形势下学校体育所面临的挑战也就很难提出应对的策略。因为人、文化、体育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规定的,而人是其中心,文化是质的规定,体育则是其外在表现方式之一;离开了人,就无所谓文化。也就无所谓体育。同样,离开了文化,也就无所谓人,更无所谓体育了。所以,无论是文化还是体育,它们的核心都在于对人的关注,而从学校的角度看,学校体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因此,体育——文化——人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基于上述认识,形成了我们新的研究框架,主要研究的问题及其基本观点如下: 一、通过对文化与人、体育与文化、体育与人关系的全方位揭示,阐明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不只是作为传授知识、训练技艺、增强体质的工具,而是包括体育意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念、体育道德、体育精神在内的总和,感悟体育的文化底蕴。发掘体育的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学校体育的属人性、人为性和为人性,从而在学校体育中凸显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的人本体育理念。 二、基于...

【文章页数】:2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论
    一、研究的缘起及目的和意义
    二、学界的观点和存在的问题
    三、逻辑框架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化视野:追寻学校体育真谛的坚实基点
    一、人与文化
        (一) 人:文化之主体
        (二) 文化:人的本质的自我实现
    二、人与体育关系的理解
        (一) 体育的属人性
        (二) 体育的人为性
        (三) 体育的为人性
    三、体育作为一种文化
        (一)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二) 体育是人类原始动力的文明表现
        (三) 体育是一种精神文化
        (四) 体育是一种行为文化
        (五) 体育是一种审美文化
    四、体育:人的一种文化实践
第二章 历史回顾:学校体育“人的失落”的演进轨迹”
    一、体育中“人的失落”在西方的发展轨迹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体育“人的失落”的开始
        (二) 中世纪:抑人扬神,体育“人的失落”的极端形态
        (三) 近代以来:体育“人的失落”的回归与疏离
    二、体育中“人的失落”在中国的沿革
        (一) 先秦时代至鸦片战争以前:以心抑身、教化本体,对人生命的轻视和压抑
        (二) 1840年至新中国成立:西方体育的传入和工具本体、军国民体育的出现
        (三) 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政治化倾向与知识本位,导致体育“人的失落”
        (四) 改革开放时期:人文体育思想的兴起与体育“人的失落”的冲突与整合
第三章 现实检审:学校体育“人的失落”的表征及根源
    一、学校体育“人的失落”的现状审视
        (一) 生命本体漠视—体育本质的遮蔽
        (二) 目的要求齐一—抹杀个性的教学
        (三) 内容枯燥乏味—知识本位的课程观
        (四) 师生关系异化—体育教师角色的错位
        (五) 课堂管理专制—压抑自由的教学
        (六) 现实生活脱节—体育与生活的割裂
    二、学校体育“人的失落”之根源
        (一) 社会本位论—人的理念的缺失
        (二) 价值取向偏差—人文的迷失
        (三) 目标偏移—人的主体性的失落
        (四) 形神相离—人的整体性的消解
第四章 理性探析:学校体育的本质和特征
    一、中外思想家对体育的祈求与追寻
        (一) 西方的探寻
        (二) 中国的探寻
        (三) 对体育概念及其本质的不同认识
    二、时代的呼唤
        (一) 时代发展对健康的定位
        (二) 当今教育思潮对人的关注
    三、学校体育本质确认
        (一) 确定学校体育本质的理论依据
        (二) 健康与生命展现: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
        (三) 文化体育理念的提出
    四、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
        (一) 整体健康性
        (二) 精神生成性
        (三) 身体体验性
        (四) 游戏自足性
        (五) 自由愉悦性
第五章 重建前喻:文化视域下学校体育的理论新构
    一、满足需要:学校体育的价值建构
        (一) 学校体育的文化价值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二) 人的体育需要及其表现特征
        (三) 尊重人的不同需要
    二、“人是目的”,学校体育的目标建构
        (一) 体育以人为出发点
        (二) 确定学校体育目标涉及到的问题
        (三) 学校体育目标文化建构取向
    三、人是主体:学校体育的主体建构
        (一) 主体人的特性解析
        (二) 学校体育的主体性追求
第六章 实践策略:作为“文化体育”之学校体育的构想
    一、重构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操作体系
        (一) 促进体育文化精神的提升
        (二) 设计多元的课堂教学目标
        (三) 展现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四) 重视体育课堂的生活重建
        (五) 建设“文化型”教师队伍
    二、文化视野下学校体育课程重构策略
        (一) 在指导思想上,关注人的完整发展,注重课程的完整性
        (二) 在课程目标上,着眼学生健康促进,突出课程功能的综合性
        (三) 在课程内容上,注意课程内容选择性、丰富性
        (四) 在课程实施上,培养学生自主活动建构能力
        (五) 在课程结构上,做到学科体育课程与活动体育课程统一
        (六) 在课程范畴上,形成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结合
结语: 学校体育的文化还原和人本彰显
附录一: 学校体育课程观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体育课程观调查问卷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课题及发表的相关论文
后记
原创性声明



本文编号:3830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830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7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