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14-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纪行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3 19:31
  论文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相关理论研究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选取了14-17世纪这一时间点和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国家作为立论的框架。14-17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新航线的开辟打开了西方人认识世界的新窗口,伴随着对“人”的发现,也带来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全新的认识。在新航线开辟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走在欧洲各国前列的,他们对中国形象的认识具有开创性的特殊意义。这也是本选题的价值所在。文章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概述了形象学、纪行文学的定义、起源和形象学与纪行文学间的关系,以及运用形象学相关理论对纪行文学这种文学体裁进行分析的合理性。第二部分围绕着《十六和十七世纪伊利比亚文学视野里的中国景观》《中华大帝国史》《大中国志》《远游记》《东方志》《十六世纪葡萄牙文学中的中国中华帝国概述》《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记》以及《葡萄牙人在华见闻录》等纪行作品,多角度梳理了14-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分别梳理了这些作品中勾勒出的中国国民形象、中国制度文化形象、中国科技文化形象、中国民俗文化形象。第三部分对形象成因及变形进行论述。按照形象学的理论,因“社会总体想象物”及作家个人因素,这些形象必...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形象学与纪行文学
    第一节 形象学
    第二节 纪行文学
第二章 西班牙、葡萄牙纪行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中国的国民形象
        一、国民的外貌
        二、国民的品性
        三、国民的信仰
    第二节 中国的制度文化形象
        一、中央集权制度
        二、司法制度
        三、科举制度
        四、军事制度
    第三节 中国的科技文化形象
        一、农业技术
        二、天文数理
        三、医学技术
    第四节 中国的民俗文化形象
        一、礼仪风俗
        二、岁时节庆
第三章 西班牙、葡萄牙纪行文学作品里中国形象的归因分析
    第一节 形象塑造与文化利用
        一、正面的乌托邦形象
        二、负面的意识形态形象
    第二节 形象塑造与创作主体
        一、追逐利益的商人
        二、获取信息的使节
        三、传播福音的教士
    第三节 形象塑造与文化认同
第四章 西班牙、葡萄牙纪行文学作品里中国形象的意义
    第一节 承上启下:从传说到历史不断演绎变化
        一、“赛里斯”传说
        二、“契丹传奇”
        三、大中华帝国
        四、孔夫子的中国
        五、停滞的野蛮国度
    第二节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人文交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38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838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e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