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乐韵之和 天人合一——黄河扬琴作品的音乐观与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3-08-25 23:10
  在中国的众多乐器中,唯独扬琴是一件既具有世界性又具有民族性的乐器。早在宗教统领下的14世纪,这一乐器在欧洲得以传播并发展,于17世纪后期经丝绸之路从西洋传入我国沿海一带。扬琴在中国发展的近四百多年来,无论从乐器的改革、乐曲的创作、演奏技术及其人才的优化与深化还是扬琴教学方面,都受着中国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发展成为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特色相结合的乐器。目前世界上扬琴共分为五大体系,分别为:以匈牙利为代表的钦巴龙(Cimbalom)、英语体系国家的德西玛(Dulcimer)、东欧国家的海克布瑞特(Hackbrett)、中东国家的桑图尔(Santur)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扬琴(Yangqin)。本文从黄河教授的扬琴作品入手,以时间为线索对黄河教授的扬琴作品进行梳理并分类,通过运用对比式分析的方法,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代扬琴代表人项祖华教授与第二代扬琴代表人黄河教授①在扬琴作品创作、音乐思想发展方面进行研究。其次,深入至黄河教授扬琴作品中,对其作品中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作品中的西方音乐元素进行分析,并结合黄河教授的学习背景、工作背景、社会经历,剖析出黄河中西结合的音乐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黄河扬琴作品梳理
    第一节 黄河简介
    第二节 黄河扬琴作品分类梳理
    第三节 两代扬琴艺术家之比较——项祖华与黄河
        一、项祖华简介
        二、项祖华与黄河的渊源
        三、简析二代扬琴人音乐作品的异同
第二章 黄河扬琴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分析
    第一节 “感性”分析:韵中之美
        一、腔韵之微观
        二、声韵之审美
        三、韵境之形态
    第二节 “理性”分析:西方创作手法
第三章 黄河的中西融合音乐观
    第一节 社会学习背景
    第二节 中西融合的音乐观
第四章 黄河扬琴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第一节 以“和”为美
    第二节 “天籁”之音
    第三节 天人合一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43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843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6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