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建设中国特色慈善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28 22:01
  浓厚的慈善文化氛围是慈善事业健康、良好、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调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重要措施,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抓手。本文针对我国慈善事业处在初级阶段,慈善文化严重缺失的现状,深入分析了慈善文化的深刻内涵、基本特征、构成要素、社会功能;从继承中华民族慈善文化的优良传统、借鉴西方慈善文化的文明成果、发挥马克思主义慈善理论的指导价值三个方面,论述了建设中国特色慈善文化的思想资源;从区别于西方宗教慈善文化、区别于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区别于资本主义慈善文化三个角度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慈善文化的“特色”所在:描述了中国特色慈善文化的建设现状,从历史、法律、体制、观念等方面分析了制约中国特色慈善文化建设的相关因素;从慈善文化宣传、慈善理念普及、慈善机构建设、慈善制度安排等方面,提出了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建设路径。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2章 慈善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
    2.1 慈善文化的内涵
        2.1.1 慈善文化的界定
        2.1.2 慈善文化的层次
        2.1.3 慈善文化的要素
    2.2 慈善文化的特征
        2.2.1 慈善文化的利他性
        2.2.2 慈善文化的自愿性
        2.2.3 慈善文化的民间性
        2.2.4 慈善文化的时代性
        2.2.5 慈善文化的民族性
    2.3 慈善文化的功能
        2.3.1 普及慈善理念,促进慈善事业
        2.3.2 倡导人文关怀,促进精神文明
        2.3.3 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第3章 建设中国特色慈善文化的思想资源
    3.1 继承中华民族慈善文化的优良传统
        3.1.1 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主要内容
        3.1.2 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特点
        3.1.3 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当代价值
    3.2 借鉴西方慈善文化的文明成果
        3.2.1 西方慈善文化的成果
        3.2.2 西方慈善文化的特点
        3.2.3 西方慈善文化的借鉴意义
    3.3 发挥马克思主义慈善理论的指导价值
        3.3.1 马克思主义慈善理论的主要观点
        3.3.2 马克思主义慈善理论的时代特征
        3.3.3 马克思主义慈善理论的指导作用
第4章 中国特色慈善文化的"特色"体现
    4.1 区别于西方宗教慈善文化——"中国的"
        4.1.1 慈善动力源于人的良心良知,宣扬性善
        4.1.2 慈善行为受内在道德力约束,倡导自律
    4.2 区别于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中国现代的"
        4.2.1 主体地位平等性
        4.2.2 现代公民责任观
        4.2.3 慈善参与大众性
    4.3 区别于资本主义慈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4.3.1 从基本国情出发,以缩小贫富差距为目标
        4.3.2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4.3.3 建立政府自上而下管理与社会自下而上参与相结合的慈善模式
第5章 中国特色慈善文化建设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5.1 中国特色慈善文化建设现状
        5.1.1 慈善意识普及程度较低,慈善宣传缺乏影响力
        5.1.2 慈善捐赠水平总体不高,捐赠行为缺乏经常性
        5.1.3 公益组织自身存在缺陷,管理运作缺乏规范性
    5.2 制约中国特色慈善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
        5.2.1 历史因素
        5.2.2 法律因素
        5.2.3 体制因素
        5.2.4 观念因素
第6章 中国特色慈善文化的实现路径
    6.1 启动各种宣传力量,营造良好慈善氛围
        6.1.1 丰富慈善文化宣传载体
        6.1.2 创新慈善文化宣传形式
    6.2 加强社区慈善建设,培育公司慈善文化,普及校园慈善教育
        6.2.1 加强社区慈善建设,培育公众慈善意识
        6.2.2 培育公司慈善文化,强化企业公民意识
        6.2.3 普及校园慈善教育,树立人人慈善理念
    6.3 加强慈善机构建设,积极打造慈善文化建设平台
        6.3.1 提升慈善机构透明度,增强公众参与度
        6.3.2 增强慈善机构自律性,提高社会公信度
        6.3.3 加强慈善机构专业化,形成强大向心力
    6.4 营造良好制度空间,加快法制建设步伐
        6.4.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完善慈善法制环境
        6.4.2 改变政府控制管理,增强慈善组织自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848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848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f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